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0篇
人口学   196篇
丛书文集   290篇
理论方法论   214篇
综合类   1394篇
社会学   1221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国内"医享网"癌症社区"肺癌圈"中33篇精华帖的叙事分析,探究其中生命故事的主体对自我身份的建构路径及其对生命价值的意义探寻,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反思。研究发现,在自述和他述生命故事中,叙事者在信息寻求过程中改善自我印象,并运用"写作疗法""阅读疗法"和叙事隐喻理解疾病,帮助患者重塑自身角色。通过社群互动,患者形塑了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了集体层面的生命价值观。从本研究的结论看,疾病叙事是癌症网络社区患者建构个体身份、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叙事或可成为未来增进社会对癌症乃至其他疾病的理解、推进治疗与康复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宗教改革到英国内战爆发之前的这段时期内,日益新教化的伦敦面临着传统集体记忆断裂的危机,同时,一个不断繁荣、崛起的伦敦需要共同的市民记忆才能在经济和政治动荡中维持城市的稳定。伦敦市民寻求历史资源以打造新的市民记忆。约翰·斯托和安东尼·蒙代塑造了伦敦市民史书写的中立化传统,在历史文本基础上打造的物质记忆和公共仪式,既能保证新教的主流地位,又注意接纳不同群体的记忆需求。但由于新教在市民阶层中不断发展,而且斯图亚特王权未能与伦敦市民建立合作关系,王权与城市在塑造城市记忆的过程中从共享记忆走向了竞争关系,最终在英国内战爆发时关系彻底破裂。在英国转型的关键时刻,伦敦重塑市民记忆的努力经历了“中立化→温和新教化→激进新教化”的过程,它保证了伦敦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没有像欧洲大陆的一些城市那样快速陷入社会撕裂的状态,维持了伦敦的长期繁荣,但却无力阻止英国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Prior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has documented how specific CSR activities relate to responses of relevant stakeholders, mainly examining employees. However, it is as yet unclear whether these findings generalize to other types of CSR activities or to responses of other stakeholder groups. In fact, results from studies to date also show inconsistent effects in need of further explanation.In this contribution we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on this literature. We extend current insights on organizational CSR activities and stakeholder support, by elaborat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can explain these relations. We draw together recent developments on organizational anthropomorphism with insights o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o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CSR activities on a broad range of stakeholder responses depend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morality. We connect prior work on organizational ethics, CSR, and stakeholder support, to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research on impression formation,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impression updating. This new perspective allows us to broaden the current debate on CSR and stakeholder support.Building on this analysis, we propose a new model that offers a roadmap for future research. We explain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SR on stakeholder responses, by highlighting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morality as a key mediating variable. We then proceed to consider likely moderators of this relatio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zation, (b)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s about) CSR activities, and (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ceivers. On the basis of this extended model we develop specific predictions, and review initi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s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4.
5.
现有研究对于威胁情境和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未达成共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具体研究情境,从威胁情境的时间和类型两个角度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以内群体认同和关注他人为中介机制,提出重大公共威胁情境下影响个体捐赠意愿的双路径形成机制和相关调节变量.本文的研究表明,对于新冠疫情这种捐赠方和受助方同时面对的公共威胁情境:1)潜在捐助者所在地的疫情严重程度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群体认同和关注他人具有相反的中介作用,其掩盖了潜在捐助者所在地的疫情严重程度对其捐赠意愿的影响;本地疫情严重程度一方面会增强个体的内群体认同继而正向影响捐赠意愿,另一方面会使个体减少关注他人继而减弱其捐赠意愿.3)威胁情境影响过程中,区域文化取向调节了内群体认同的正向中介作用和关注他人的负向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偏个体主义,当区域文化取向为偏集体主义时,本地疫情严重程度对于内群体认同的正向影响能够增强,对于关注他人的负向影响能够减弱.  相似文献   
6.
美国亚裔女性文学中,食物成为族裔书写或身份叙事的重要手段。通过印裔美国作家裘帕·拉希莉的《同名人》中的印度小吃、牛排等食物符号,解析后殖民女性文学中的身份叙事,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印裔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认为:第一代移民恪守印度饮食习惯及禁忌而保留了其“印度性”,而第二代移民的饮食习惯则更为多元,尤其是主人公果戈里排斥自身“印度性”而完全拥抱“美国性”导致其身份认同危机,最终通过印度饮食习惯及禁忌愈发了解母国文化,并建构其“混杂性”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民族学刊》2021,12(5):17-23, 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主流意识形态文艺制度的松绑而发生了重要的身份转向。这种“转向”一方面表现为作家写作心态的重要变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文学风格的根本变化,同时还表现为文学启蒙主义现代性使命的重新回归。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的这种复杂现代性身份转型,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现代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想象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交易特性对农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合约选择的影响,发现社员身份特征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风险性和规模性对农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签订一体化程度不同的合约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专用性对合约一体化程度的影响是正向的;而风险性和规模性对双方签订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合约影响是负向的。但和非社员相比,股东身份使资产专用性对双方签订一体化程度更高合约的正向影响作用变大;并使风险性、规模性对双方签订一体化程度更高合约的负向影响作用变小,即股东身份作为调节变量发挥了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0.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onprofits are flexible and possess multiple identities, although we know less about how transformative changes, such as mergers, shape nonprofit identity. This qualitative study draws upon in‐depth interviews from 13 nonprofit merger cases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stmerger identity and integration.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the roles of organizational similarity and relationships, program and personnel retention, and rebranding. Ultimately, we derive a typology of postmerger integration in nonprofits and suggest that postmerger identity may be classified in terms of absorption, preservation, or creation. Implications for nonprofit lead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