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149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943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56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600篇 |
2013年 | 355篇 |
2012年 | 695篇 |
2011年 | 789篇 |
2010年 | 623篇 |
2009年 | 587篇 |
2008年 | 586篇 |
2007年 | 737篇 |
2006年 | 709篇 |
2005年 | 648篇 |
2004年 | 540篇 |
2003年 | 557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369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出发,从研究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组织"煤、电、冶产业链"的成功实践着手,在现行价值链、产业群聚、群聚区和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界定了产业链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框架,总结了推动产业链稳定运行的三种机制,即竞争定价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几年来 ,产业集群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集群规划成为 OECD各国公共政策的主流。本文对产业集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 OECD各国产业集群政策的特点及一般原则 ,并对我国开展产业集群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实践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循环经济理论是上个世纪末环境革命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形成一股潮流与趋势,从物质层面、体制层面、价值层面全方位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循环经济的起源、内涵及国内外的成功实践,并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价值活动各环节遍及全球,并在一些特定区域高度集聚。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揭示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组织模式扁平化,企业呈现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并存,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正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领域等六大趋势。进而提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重视市场作用,强化合作,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以及将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王宝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08-114
近年来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迅速,但旅游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刚起步,一些关键问题亟需明确和深入研究。工业旅游既是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项目;它应在"多赢"原则指导下发展;工业旅游的开发需慎重考虑主、客体条件与媒介条件。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产业地区性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自由配置的结果。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供应、技术外溢是产业空间集聚产生的市场因素。对中国 2 8个制造业地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产业向地区集聚的特征已十分明显 ,并呈强化趋势。尽管不同产业的地区集中度高低不同 ,但东部沿海地区在大多数产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胶东半岛已成为电子、家电、纺织等产业的全国性生产集聚中心。产业地区性集中一方面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进一步拉大了东部与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产业地区化对政府正确制定地方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文化产业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国36个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结果显示了四个梯队的水平分布格局,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和北京为竞争力最强的第一梯队,但是多数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均衡。竞争力优势分布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的省市,基本上集中了大部分的优势要素,而另外一些较弱省份则集中了大部分的劣势要素。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大力发展公共类和艺术类文化产业;强化协会的管理作用;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资源型城市选择转型模式应立足比较优势 ;再造竞争优势 ;通过选择适宜的转型模式 ,推动替代产业的良性发展 ;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三种主要模式 ,并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针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江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124-130
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中外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与人均GDP呈幂函数型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表现为流通部门比重下降,生活生产服务部门比重提高,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由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缺乏了解,对第三产业的性质、现代化与就业的关系存在误解,中国长期没有把第三产业现代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的形势下,我国很有必要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