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02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后发优势即为后发国家的后发地位所致的特殊利益.这种优势不应该仅仅从科学技术角度来理解,而应该从更广的视角来理解它.从发展的要素角度来考虑,后发优势应该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和结构5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后发优势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充分发挥了各种后发优势,改革开放只是这些后发优势的潜力得以实现的触发器.经济发展一般有4种战略可供选择跟随战略、追赶战略、赶超战略和超越战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应该继续奉行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因为我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杭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6-99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近年来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表现在城乡居民间 ,还表现在 :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等各个方面。文章从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差距的原因 ,指出了其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并提出了加快发展西部中心城市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冯之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5-12
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在现实操作中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它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丽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3):117-123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人类虽然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增加的全球环境污染以及地球上可再生资源基础的退化有可能将此抵消。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水和能源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这些挑战又与资源、环境、人口、贫困、体制等问题密切相关,它们是涉及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五年来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白永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5-13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总量得到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总结西部大开发的经验,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要采取以下措施:立足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提升西部大开发的地位;进一步解决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利益诱导原则,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出台重大特殊政策;加强观念转变和制度创新,重视西部大开发软环境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的效应分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城镇化是当前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扩展国内市场;促进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在21世纪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完善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并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国际透明组织每年发布的“腐败排行榜”上中国名次的变化既反映了中国在反腐败方面不断取得的进步 ,也反映了中国腐败问题仍很严重的现实。中国在跨入 2 1世纪之际 ,应当注意到在国际范围内正在迅速兴起的一个国际联合反腐败的新趋势。在反腐败方面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将愈来愈广泛 ,而且在 2 1世纪之初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一趋势必将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必须积极参加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以便在新的世纪里 ,在政治、经济及各个领域更加平稳、更加顺利地推进各项改革 ,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考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目前,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仍然严峻,这就需要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要提高西部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 ,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东部对西部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深入探讨了中东部对西部的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西部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吸纳中东部转移的产业 ,以促进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禄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4):95-102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刺激经济增长、振兴中华民族之根本。探讨女性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特性和制约因素,重视广大女性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坚持男女平等、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原则,促进女性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