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52篇
  免费   3157篇
  国内免费   669篇
管理学   171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951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266篇
丛书文集   8919篇
理论方法论   3292篇
综合类   49875篇
社会学   5356篇
统计学   197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767篇
  2020年   1051篇
  2019年   982篇
  2018年   963篇
  2017年   1268篇
  2016年   1165篇
  2015年   1546篇
  2014年   3601篇
  2013年   5531篇
  2012年   4522篇
  2011年   5197篇
  2010年   4142篇
  2009年   4160篇
  2008年   4392篇
  2007年   5219篇
  2006年   5230篇
  2005年   4581篇
  2004年   4256篇
  2003年   4180篇
  2002年   3408篇
  2001年   2891篇
  2000年   1546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3.
梁喜  付阳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2):184-194
从绿色建筑供给侧角度出发,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开发商利润函数和政府与开发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绿色偏好、建筑绿色度、成本等因素对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以及政府动态奖惩政策下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消费者绿色偏好支付系数和建筑绿色度的增大有利于绿色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提高,但高成本却使需求和利润降低;政府采用静态补贴与静态税收政策时,博弈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采用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静态补贴与动态税收、动态补贴与动态税收三种政策组合时,系统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的政策组合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优于其他政策;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概率与补贴上限值呈负相关,与税收上限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寨堡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性聚落,其修筑的时间、空间皆与区域的战争形势有着较大关系。清代四川省由于多次大规模战乱,迫使乡民修筑了数以千计的寨堡。寨堡的命名主要可分为因自然地理条件和因人文社会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地形、水文、土石、植物等,后者包括姓氏、寺观、神祇、嘉名、人物、神话、形象、纪事等。寨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寨堡的选址、用材、作用、历史、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德学兼修”的新工科人才之“德”的责任,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为必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通过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需求,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在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此模式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助于探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6.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中央政府基于当前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和复杂国际形势科学研判提出的全新概念,不仅具有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的深刻内涵,还具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此,围绕“在哪建”“谁来建”“如何建”三大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地点、主体和重心,捋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思路。研究发现当前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面临着要素资源约束、内生动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区域协同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艺术和谐观可用“弥纶一篇,杂而不越”一语来概括,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镕裁》《章句》《附会》等篇体现出的篇章整体和谐理论;二、《声律》篇论述的声律和谐理论。篇章整体和谐有六种实现方式:“改韵从调,节文辞气”“字句章篇,交相为用”“规范本体,剪截浮词”“首尾周密,表里一体”“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献可替否,以裁阙中”。声律和谐理论以“和”来标示“调律”的目的,并对声律和谐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但其实现方式并不具体细致。《文心》的艺术和谐观是对《周易》《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中”“和”“中和”“中庸”“时中”等思想观念的依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 15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调查,探索累积生态资源、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意向性自我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青少年拥有的生态资源数量正向预测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而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于生态资源数量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关系。这表明,累积生态资源既可直接对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产生积极影响,又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对意向性自我调节产生间接作用。因此,在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需要凸显青少年在自身发展中的自主性以及多重生态资源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营规模扩大和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成为农户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想选择,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不仅包含服务需求(购买服务),还可能包括服务供给(提供服务)。基于服务需求和供给的二维视角,采用江苏省534个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农场的服务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经营下家庭农场既购买服务也对外提供服务,且两种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关关系;经营规模与服务需求以及经营规模与服务供给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影响家庭农场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服务需求受到性别、年龄、农机价值、规模经营年限、流转租金以及正规信贷规模的影响,而服务供给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农场主受教育水平、农场类型、土地经营条件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变量相关。因此,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要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提供服务;做好政策扶持工作以提升家庭农场的服务自给与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