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镜面材料是现代室内环境应用较多的装饰材料之一。它不仅具有装饰性,又能扩展空间,特别是在现在土地资源稀缺,寸土寸金的小户型流行的时代,镜面材料在增大视觉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镜面材料本身对人的心理作用在现实中却往往被设计师忽略了。本文从探讨镜面材质在家居环境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入手,充分肯定这一类装饰材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提出家居环境中镜面材料的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女性认识上的误区。这一误区,以"镜像"的形式出现,与现代女性逐步提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相称。要想走出误区,需要女性主体抛弃虚荣心,真诚地面对自我;进行换位思考,正确地悦纳自我。从而达到女性在适应中的超越及人格的健康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妇女杂志》被称为“近代妇女史上第一份历史悠久的大型刊物”,从创刊之初,《妇女杂志》便试图建立言说西方世界的链条。1916年,商务印书馆启用胡彬夏为主编,借助其留学西方的亲身经历述说欧美平凡女性的真实生活,并将言说主体向“妇女与家庭”偏移。从中我们可以寻迹《妇女杂志》(1916)所建构的欧美镜像及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4.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是标志她的作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里程碑。本文借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爵士乐》的文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段宗社 《唐都学刊》2011,27(6):107-113
"西安学"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学科集群。但中外城市学研究经验及成果表明,城市学主要是一种文学文化学,目标在于构建城市精神镜像。作为文学文化学的西安学应以城市的精神体验为主要方式构建城市镜像知识。其方法有直观体验城市和通过文学体验城市两种。本雅明对19世纪巴黎的研究及李欧梵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研究为文学体验提供了范例,西安学应以此为借鉴拓展其研究视界。  相似文献   
6.
省体字是正字的简省字体,有简省部件和简省笔画.省体字作为东汉镜铭最常见的书写形态,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省体特征,同时与汉代隶变关系密切,既反映了汉代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进程,又受到汉代隶变和草书的影响与渗透.镜铭省体字的形成一方面受到隶变与东汉用字混乱,缺少规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东汉私人铸镜繁荣,民间镜工文化水平不高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网络安全性的角度 ,分析了对计算机房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以期提高网络运行和管理效率 .  相似文献   
8.
王立  孙乃纪 《管理学报》2012,9(9):1263-1267
本土管理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镜像组织研究法",拥有当前管理学主流实证方法中所不具备的刻画心理活动等特点,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存在着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trasts the theories of ego formation put forward in Jacques Lacan’s ‘The Mirror Stage’ and Donald Winnicott’s ‘The Mirror Role of the Mother,’ and discusses their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field of American studies. While Lacan theorises subjectivity as irreparably split and (self-)alienated, Winnicott offers an optimistic version of a self which is sustained in its going-on-being by a nourishing maternal presence. These disparate conceptualisations of the human being produce two powerful frames through which to approach culture. Yet, while Lacan is widely recognised in the American studies scholarship, Winnicott remains virtually unknown. This article aims to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the British author by outli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his ideas for any cultural or literary analysis. By stressing the found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imary bond Winnicott’s theory intervenes in the recent critiques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 which remain halted in a Lacanian-like melancholic mode, masked by a cultural command of perpetual enjoyment. The Winnicottian perspective challenges Lacan’s fixation on the unattainable objects of desire, reiterated by the neoliberal myth of self-perfection through consumption, and offers an alternative pattern of human sociality, based on relational, self-reflexive moderation.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乙酰乙酸乙酯与托伦试剂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法确定了反应产物及产率。实验表明,乙酰乙酸乙酯确能进行银镜反应,主要产物为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