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seeks to understand inconsistency by situating it within individual cognition. By doing so, it overlooks the role of the social context in the experience and management of inconsistency and dissonance and fails to capture th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it is negotiated when it appears. On the other side, the cognitive polyphasia hypothesis together with a dialogical approach on Social Representations provide a socioculturally situated, process‐oriented understanding of inconsistency. In this paper, meat‐paradox, the phenomenon of simultaneously declaring love and respect towards animals and also consuming animals, mainly studied through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is used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merits of a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inconsistency. Four relevant empirical examples from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with meat‐eaters and vegetarians in Cypru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roach. The examples illustrate how meat‐eaters manage dissonance in ways that exhibit coexistence of contradictory representations and ways of thinking. Three different modalities of knowledge coexistence are identified, as proposed by cognitive polyphasia researchers: displacement, selective prevalence and hybridisation.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a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studying paradoxes,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such a theorisation and we suggest other life contexts in which such an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洞悉制度因素对企业风险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企业风险倾向实证对比,结果发现:(1)金融危机爆发前,在整体层面和行业层面上,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都更倾向于冒险,且二者间的差距不断缩减;(2)危机爆发后,不同目标水平情况下,国有和民营企业风险倾向间的对比较此前出现了一定变化;(3)在高于目标水平情况下,国有和民营企业的风险倾向均与前景理论的预期相悖.这表明制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企业风险行为,同时,企业自身改革、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经济大环境也会对其风险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应立足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多方联动,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3.
《剑桥中国文学史》旨在打破以往文学史写作中的习惯性范畴,开创新的文学史范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特殊的"文学文化史"的书写姿态,立足于在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这种书写策略为我们认识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但并没有在全书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分期方式也引人注目,某些基于文学文化史立场的分期方式显得新颖别致。全书的文学史分期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存在着按世纪、朝代为文学史分期的现象。由于全书的编者热衷于探求"过去的文学"原貌,在实践中往往对某些重要作家作品叙述较少,而对次要的文学现象评价过高。这种迥异于时流的评价可新人耳目,但有些评价是出于臆测,并没有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户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统一是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户农业生产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利用2018年东北三省和湖北省种植大户的调查数据,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两方面,对农户风险管理的意愿、行为及其悖离进行分析,并探究形成悖离的原因。研究发现:对于自然风险,大部分农户使用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风险管理意愿不高;农户的市场风险管理行为极为少见,与之相悖的是,农户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管理意愿。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实际行为控制、风险管理执行意愿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户自然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以及目前农业保险存在的不足也是导致此悖离的重要原因;风险管理执行意愿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户市场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不足,对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明显的误解与不信任也是导致农户市场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农户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应健全农业保险的推广机制,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的宣传,扩大“保险+期货”的试点,发挥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边地影像”是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纪录自身的非虚构创作。在朗西埃“可感性的分配”美学理论视野下,边地影像体现了题材选择的一视同仁和人性的解放,以平等维度的引入开拓了其艺术与政治价值。透过“自我他者化”的艺术操作,它改变边地的可感性的分配秩序。“客位视角”到“主位视角”和“参与拍摄”到“独立创作”的过渡所释放的乡野表达,成为评测其诗学力量的关键质素。同时,围绕“差异性”展开的影像再现常常导向“微小差异的自恋”,并在言语的过度中营造了某种“圣化构想”,进而使其差异政治悖论性地生成了新的可感性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吸纳人才数量众多,其人才开发力度和水平不仅关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样具有战略价值。当前,安徽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存在"就业机器"与人才匮乏悖论、"人才孵化器"与人才培养不足悖论、"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偏差和人才流失与人才淤积二元并存等人力资源悖论现象,需要分析其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sets out to identify the abilities that a person needs to be able to successfully use an experimental device, such as a probability wheel or balls in an urn, for the elicitation of subjective probabilitie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uccessful use of the device requires that the person elicits unique probability values that obey the standard probability laws. This leads to a definition of probability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likeliness of events and this concept is naturally extended to the idea that probabilities have strengths, which relates to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keliness of an event that lies beyond a simple probability value. The latter notion is applied to the problem of explaining the Ellsberg paradox. To avoid the definition of probability being circular, probabilities are defined such that they depend on the choice of a reference set of events R which, in simple cases, corresponds to the raw outcomes produced by using an experimental device. However, it is shown that even when the events in R are considered as having an “equal chance” of occurring, the values and/or strengths of probabilities can still be affected by the choice of the set R.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07年广东省信息技术企业数据,对中国企业存在的“出口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种解释。首先利用非参数的相对分布方法,来识别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在生产效率上的分布差异,发现相对于内销企业而言,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率企业并存于出口企业中,即其出口效率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结果,在控制了企业出口行为与生产率之间内生性的基础上,发现虽然出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但生产效率并未显著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出口企业生产效率的两极分化,即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企业同时存在于出口企业中,是“出口生产率悖论”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演化博弈论在中国法治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据此构建“复制动态”的中国法治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证明“内生演化”的法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权力悖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围绕约束规范公权力的主题,确立互动平衡精神和采取渐进主义策略,以改进转型中国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经历的是由柔性到刚性转变的渐进过程,但人们却并未就其规制司法裁判的约束效力取得相同的理解和一致的认可。对此,人们可以制定出多种关于案例指导制度实践功能的描述性设计和规划,每种设想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效力定位。但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指导性案例的最终归宿必定是回应当下的司法现实,只有将其映射到社会生活当中,才能真正探究其制度运作的实践功能所在。其实,指导性案例的角色定位不当反映出理性与权威之间存在的悖论,与其将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和裁判要旨强加于人,不如充分发挥其理性说服的意蕴和效用,力求引导人们就诸多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