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8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管理学   36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52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41篇
丛书文集   3874篇
理论方法论   1410篇
综合类   22890篇
社会学   1129篇
统计学   8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1531篇
  2013年   1664篇
  2012年   1783篇
  2011年   2114篇
  2010年   1855篇
  2009年   1823篇
  2008年   1903篇
  2007年   2437篇
  2006年   2505篇
  2005年   2275篇
  2004年   2156篇
  2003年   1969篇
  2002年   1584篇
  2001年   1296篇
  2000年   749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先运用归纳法,提出时间断点回归的概念内涵和基本模型,并按"准随机实验"标准分析其存在的原理缺陷。然后通过梳理国外相关前沿成果,总结出时间断点回归有别于传统计量操作的方面:在适用性判断上,强调内生分组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协变量连续性的提前估计;在稳定性检验上,包含更换变量指标等正向思路、对照组检验等反向思路、时间序列特征处理和其他非断点回归方法。最后,绘制时间断点回归的估计流程图,主要涉及适用性检验、处理效应的初步判定、模型构建与估计和稳健性检验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13—2018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土地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规制在土地资源错配和环境污染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土地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土地资源错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环境规制在土地资源错配和环境污染之间具有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中,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按照土地资源错配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城市分类,与中度污染组相比,环境规制对重度污染组的土地资源错配和环境污染之间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按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分类,与成长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组相比,环境规制的抑制作用在成熟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技术合同章体现了商事化变革的趋势,技术合同制度的商事化变革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制度和现实两个层面。知识产权法对技术合同章商事化变革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其独立性产生影响。在商事化变革中,技术合同章的管制主义倾向弱化,应当将技术合同定位为关系合同,并对技术合同条款从商事角度进行解释,为在技术合同章具体制度规则中体现商事化变革的要求,有必要均衡适用知识产权保护原则性条款,限制技术合同无效的情形,对技术成果共有规则从商事角度加以适用,并重视技术成果优先受让权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发挥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扶持农户农业生产并实现增收的作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农地产权抵押贷款能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户农业增收的缘由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基于宁夏农地产权抵押试点区1 562个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类别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对促进农户农业增收的概率比用于粮食作物种植高18.2%;种植农户贷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促进农业增收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促进种植农户农业增收的作用要比粮食种植高出7.5%。为此,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扶持“三农”政策的过程中,应针对种植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途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贷款方案与帮扶措施,协助种植农户在确保生产经营有较好盈利率的前提下理性扩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5.
风险感知、制度信任与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受内在风险感知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双重影响。基于四川泸县和宁夏平罗80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风险感知、制度信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制度信任在风险感知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风险感知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且存在区位异质性;制度信任(行政理念信任和行政行为信任)促进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且能减轻风险感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负面影响,从边际效应看,行政行为信任的缓解作用强于行政理念信任。由此,提出审视宅基地区位级差效应,建立差别化的宅地基退出权益保障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注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通过改善个体对政府行政的情感态度以提高人们的制度信任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赵会荣 《北方论丛》2022,(1):53-62+172
新冠肺炎疫情对白俄罗斯经济、社会和政治造成巨大冲击,暴露并加剧了白俄罗斯国家和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在疫情背景下,白俄罗斯第六届总统选举触发政治危机。卢卡申科政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使紧张局势逐渐趋于缓和,国内恢复正常秩序,内外政策随之调整,对内宣布启动修宪,对外加强非西方外交,尤其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白俄罗斯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合作,对于促进白俄罗斯稳定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后疫情时代构建中白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居住在保障房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仍然偏低,意味着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第二,相比于租房,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结论保持一致.考虑到模型中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加以纠正,并通过逆向概率加权法、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调整变量衡量方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第三,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于90后农民工,保障房对80后农民工的影响更明显.由此,提出要发挥保障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应当突出保障房建设的多样性与差异化、优先考虑就业居住超五年和80后农民工等方面实施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制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出口贸易碳强度指标,将出口贸易增加值与隐含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出口贸易碳强度的影响。在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与出口贸易碳强度演变趋势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不同参与全球价值链指标对中国整体与细分行业出口贸易碳强度的影响及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行业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更深而服务业位置指数更高;中国整体出口贸易碳强度以2005年为界先上升后下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服务业出口贸易碳强度水平差异明显。除位置指数外,全球价值链前向与后向参与度、前向生产长度和深度GVC指数对中国整体出口贸易碳强度的影响均为正,且深度GVC指数的提高对出口贸易碳强度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后向参与度和前向生产长度的提高对出口贸易碳强度的促进作用减弱;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位置指数的提高会进一步降低出口贸易碳强度,资本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深度GVC的提高对出口贸易碳强度的拉动作用减弱。规模效应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构和技术效应均会降低前向参与度与深度GVC对出口贸易碳强度的正向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降低中国出口贸易碳强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Women fare less well than men across all academic disciplines: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be promoted, they earn less, and many more professors are men. There has, however, been little analysis to date of the experience of women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 discipline that has historically had higher 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staff and students. This study set out to explore women in the social work academy through a case-study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Scotland.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was used, including a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 online survey of women and men academics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female social work leaders, past and pres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women in the social work academy faced the same pressures as other 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 some of these pressures were also shared by men. Most significant, however, was the extent to which women in social work academia experienced twin challenges, firstly, as female academics and secondly, as female social work academics in a discipline that struggles for recognition in the academy. We conclude that this makes for a contradictory and, at times, ambiguous experience for women as they navigate the gendered acade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