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当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人本能的伸展与人欲的扩张,使人们既产生了对“得”的无奈,又感受到“德”的失落。后危机时代食品安全的伦理叩问表明,中国的食品安全已凝成一盘棋局,没有一个人是孤岛。食品安全的自我救赎,既要将“道德进步”的坐标置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进行个体理性精神的重建,更要面对一个基于“命运共同体”的道德救赎过程,运用公共理性进行价值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红柯小说以新疆草原大漠为背景,极力彰显人的神性,使读者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神性存在和人性本真的意境与快意。在普遍的欲望化书写中,红柯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书写的神圣功能,他超越了文学的世俗教化和娱乐功能,进入了文学叙述的神圣化自我救赎和他者救赎。  相似文献   
3.
安妮·泰勒通过在《岁月的阶梯》这部小说中巧妙运用隐喻的写作艺术告诉读者女性在当今社会应该如猫一般寻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冲破传统家庭的束缚,逃离失落与焦虑的困境,进行自我救赎,实现自身价值;也引导读者对于家庭和婚姻真谛开始全新的探索。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剥离附着于小说女主人公迪莉娅之上猫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浮石的《青瓷》《皂香》《红袖》《新青瓷之秘色》《新青瓷之窑变》等一系列小说,用通俗的文本,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男女关系、官场关系、商战关系;作者于炼狱中反思人性,对人性进行救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忏悔意识,作品堪称一幅人性自我救赎的心灵地图。  相似文献   
5.
《村庄秘史》以阶级话语模式揭示和反思了近百年来中国南方农村正在被遗忘的历史伤痛。作品的叙事表明:阶级关系与阶级意识在阶级消亡后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并构成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在阶级斗争语境下,以古老民间文化、外来宗教和传统文化为精神文化资源的个体救赎都无法拯救人类迷失的精神和灵魂,超出阶级话语的个体拯救模式成为历史的悖谬。  相似文献   
6.
著名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笔下的人物大多患有他所谓的"生存综合症",而疾病的根源是人的出生。本文试图从原罪、记忆、死亡等角度阐释贝克特通过戏剧创作,从文化上积极进行自我救赎的努力,由此探讨高度的时代责任感与自觉的文化修养对文学家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了生存中的自我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对易卜生的接受始于留美时期。《易卜生主义》是胡适全面介绍易卜生思想的力作,也是集中承载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经典性文章。胡适在阐释《玩偶之家》等作品时提出的救出自己的思想,是其"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精神根底,即救出自己不等于为我主义,明显带有利他主义的成分。这一思想与胡适在五四文化语境中生成的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是分不开的,也是其思想的独特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王跃文的长篇新作《爱历元年》,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张弛有度的情节、血肉丰满的的人物形象,从容不迫地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现代社会、一个纷繁复杂的人性世界。小说在还原生活本真的同时,凸显现代人的存在困境,努力挖掘生命个体的灵魂世界,积极探寻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9.
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诗人就在诗歌中尝试采用基督教观念和意象,为新诗输入新的意识与内涵。结合不同时期基督教被中国诗人接受的情况,该文主要从爱的意识、忏悔意识、救世观念和自我救赎4个方面探讨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表达,并分析了由此而给中国现代诗歌带来的新维度及其具有的意义。这种新维度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身居清王朝危机和以偏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交叉点上,清末常州派词人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自救意识.尤其表现在词这一领域里,即极力将词纳入儒家文化的轨道,使之成为儒宋文化自救的一种载体.它既有一定的学术渊源,又有自身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理论引导来实现.它有增加词参与现实的力度与深度的一面,但毕竟是一朵行将枯萎的末世之花在绝望中的自我挣扎,无法完成自身所属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