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冲突的公断(Ⅰ)——论利科对当代诠释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诠释学领域中,各种诠释学理论相互冲突,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利科立足西方哲学传统,通过现象学、语义学与反思环节,对诠释学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公断,解答了解释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作为餐具范畴的原型之一,杯子通过转喻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为饥饿人群提供粮食援助的“装满杯子”运动的使命相吻合。该运动的口号、标识、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中存在容器、赛事、旅程等概念隐喻,杯子的多义性为相关宣传活动的成功运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阐释者意识形态植入阐释目标文本,这是法律英语语义阐释中的重要问题,而法律英语的解释一点加入了阐释主体的意识,法律语义必然会失去其真实内涵。在回顾已有法律英语阐释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法律英语语义阐释是可以避开意识形态问题的,并就阐释方式提出了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构式语法理论的指导下,文章着重对构式“好你个+NP”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文章首先界定其整体意义,而后分析其构成要素的特征及主观性,并根据语用差异划分为贬责感叹和褒扬感叹,指出处于不同的语法化阶段和等级,其语义重点和语用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XX门"的频繁使用不仅是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而且对汉语语言体系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XX门"族词全景式的语言学解读,系统了解其构词特点、句法功能、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及其语法化倾向,为接触语言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提供更充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with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with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with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  相似文献   
7.
国外儿童语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儿童语言研究源于儿童心理研究,历经了心理学、语言学双重取向的研究和儿童语言研究的独立学科等过程。期间的研究成果丰富,揭示了儿童语言词汇、语法、语义、语用习得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In two social perception experiments,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meaning and the semantic/pragmat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nsifier totally in American English. In Experiment 1, we show that totally is perceived as a more salient index of social identity categories – measured in terms of Age, Solidarity and Status attributes – when it targets a scalar dimension grounded in the speaker's attitude, as opposed to when it occurs in contexts where the scale is provided by the subsequent predicate. In Experiment 2, we show that the social indexicality of totally is even more salient in contexts in which the intensifier, by virtue of its pragmatic contribution, invites a stance of heightened proximity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interlocutors. These results point to a principl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mantic, pragmatic and personality‐based social meanings of totall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whereby different layers of meaning conspire to determine what an expression ‘says’ when deployed in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界”与“无界”是语言学概念中的哲学意义上的二律背反,是认知主体对其在时间、空间、性状和心理上的投射。通过分析梳理可以解释语言符号形式或多或少地映射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主体的认知方式,并且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句法现象。但对于两者概念的确立与区分,必须适应一定的“认知域”和对其作主观上的“识解”。在“有界”和“无界”范围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准有界,,的认知体,一有界”认知体是认知原型,具有容易学习、记忆、使用等完形特征。“无界”的认知体因为可以被看作为属于另一认知结构,因此可成为新的认知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