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单位制走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华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5,(2)
我国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运行有着特殊的规律,原有的单位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打破旧的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单位制将逐步走向衰落。社区作为复合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单元,是单位制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
西方思想家“市民社会”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3):44-50
在当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市民社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源于在历史上市民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曾经是争取民主的主要力量,市民社会与民主似乎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源于在理论上重新把握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迫切要求。当代西方社会运动的发展是市民社会概念复兴的社会基础。在西方,由于当代社会运动的平民无产阶级性质,重新复兴的"市民社会"具有非传统市民社会性质,是某种新形态的"市民社会",明确这一点,或许对我国今天的社会建设能有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影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重要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划清本质区别的同时,应善于吸收其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以更好地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金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36-142
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从另一种视觉来看,民工潮包含的两个社会流动过程涨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下降的社会流动过程,而落潮(民工回乡)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流动过程.民工潮是增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乡的稳定发展也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对民工潮的疏导是长期性工作,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乡镇经济发展,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转移外,政府的服务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路爱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10-14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了冷落与误解,这是导致20世纪末社会主义产生重大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人的本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解放等理论进行重新研究,是新世纪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它将对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承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27-31
对 2 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经历了四个时期 ,有两次重大突破。革命取得成功跨越了既定的理论 ,给 2 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历史难题” ,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场社会运动,其有着异于欧美各国的本土化特色——非女性化特征。本文拟就动态地探讨这一特征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李瑞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8-124
本文以政治学视角的"亚政治"概念作为对"新社会运动"的解读范式.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政治主题、政治形式都发生变化;传统以法定政治体系为边界的政治受到挑战,政治体系必须打开自己的边界,吸纳社会中各种资源从而解决变动世界中的政治问题.作为亚政治的"新社会运动"的勃兴也暗示着政治在变迁中继续转型和成长,政治变迁已不仅体现在政治体系内外政治资源与政治信息交往频繁而导致政治体系边界模糊,而且也体现为政治制度、政治结构的缓慢变革和位移. 相似文献
9.
李公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3):51-57
本文试图以社会运动、激进主义以及阶级分析等问题作为评析当代艺术的视点,通过重温和反思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探讨在中国当代生活语境中重建批判性的和建构性的艺术精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绿党是西欧当代政治格局中具有鲜明个性和富有政治影响力的新型政党。德国绿党是在一系列新社会运动中崛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刮起了一股“绿党”旋风,但由于其组织上的派别林立,政治纲领的理想化和过于激进,曾使绿党陷于被动的境地。深入思考新社会运动对德国绿党的影响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