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2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30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6386篇
社会学   184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珍宝,位列《五经》之首。迄今为止,《诗经》的英译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文章对国内外《诗经》英语译介研究现状进行了历时性考察以及当前《诗经》英语译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诗经》英语译介研究进行了展望。针对当前《诗经》英语译介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视野相对狭窄、译介史缺乏等问题,指出未来研究应当把《诗经》英语译介研究与国家战略相融合,推进跨学科研究,开展系统的译介史研究,以提高《诗经》英语译介的科学化水平,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现状的分析,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增设特殊用途英语课程。特殊英语课程建设在于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某一特定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素养,建立四有教学团队,制定四维的教学目标和展开突出四性的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21世纪对英语口语思辨表达能力的要求,分析了英语口语和思辨性表达的关系,回顾了提升英语口语思辨能力的理论文献,总结了在英语听说课程中实践话题性内容听力导入、小组活动、演讲范例分析和呈现、文学经典作品导入和呈现有效提升英语口语思辨表达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次教改实践以OBE(成果导向教育)教育理念为教改指导思想,以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为教改对象,设计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在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教改实践。教改实践结果表明,基于OBE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在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次教改实践的成果值得本校其他工科专业和其他兄弟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传统的EGP教学已愈来愈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ESP教学具有的开放性、实用性、互动性、专业性等特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目标具有更大的契合性。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从EGP向ESP转变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应将具备特定专业知识、能用英语完成专业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确定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为此,应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的目的在于重新调整教学流程。教学理论、教学角色、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效果的翻转促使学生向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转变,传统的知识传递也向知识的吸收内化转变。翻转课堂下学术英语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创造性、互动性,但翻转课堂也给学术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如缺乏学习的及时性、积极性和鉴别性,这些需要加以克服和避免。翻转课堂可以在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教材设计上面与学术英语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应用,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如所周知,特殊表记如今已经成为漫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创作漫画时加入英文表记和外来语表记能够丰富故事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同时适当使用这些表记能够使漫画更加贴近年轻受众群体。但是在实际翻译漫画时,这些特殊的表记却极易被漫画的译者所忽视。通过从人物对白、特殊用语以及人名三方面入手,从实用角度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日本漫画中英文表记、外来语表记的处理策略,认为应根据特殊表记出现的位置及作用来具体选择翻译方式,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
The discourse of some of the most powerful public figures in today’s world is often incoherent and nonsensical. Incoherent yet authoritative discourse shows that authority does not rest in language but results from non‐linguistic and pre‐textual conditions. The non‐linguistic and pre‐textual conditions are exemplified in an Australian case‐study of a media debate between the Immigration Minister and a refugee, drawing on research by Smith‐Khan (2019a, 2019b). Two such conditions are then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academic publics. First, I ask which languages do or do not carry authority, before moving on to speaker identity as a condition of authority.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has resulted in diminishing the authority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The same is true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and people of colour. I close by reflecting on referencing practices as forms of extending authoritativeness to voices in excluded languages and from excluded scholars in academic publics.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 peripheral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s constructed as a legitimate language learning space in the glob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industry by investigating South Koreans’ recent engagement in Philippine English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a short‐term English study abroad program, in which the Philippines serves as a transit place prior to students’ moving to a Wester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Drawing data from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South Korean youth studying English abroad, the article analyzes why Korean students seek Philippine English education in spite of their apparent pursuit of authentic English, and how they evaluat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in the Philippin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Philippines holds a niche market in the global ELT industry by separating a space for English learning from other public and everyday spaces of English use and offering pedagogically intensive but emotionally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to English lear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