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68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用语音信号的短时平稳特性,提出了一种二阶特征窗语音盲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新的联合差分相关矩阵白化算法去除有色噪声影响;用长度等于语音信号基音周期的等距特征窗连续分割预白化观测数据,在每个加窗的数据帧计算不同的时滞协方差矩阵。利用联合近似对角化时滞协方差矩阵集合得到旋转参数,最终达到语音信号的盲分离。该方法消除了有色噪声的影响,只需用到二阶信息就能很好地分离语音信号。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分权制衡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理论,是“三权分立”思想的基础。分权制衡的思想在基督教义中就有体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古代混合政体理论也提出了分权思想,并且出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而中世纪的最大贡献则是立法权从王权和教权中分立出来。分权制衡思想的成熟分为两个阶段:即侧重于理论的启蒙思想发展阶段和在美国建国实践中完善的阶段。分权制衡理论基于对人性的一种悲观评价,是对人民主权理论所带来的“多数人的暴政”的一种限制和预防,是法治对人治的驱逐。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在美国是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展开的.陪审制度作为美国特色的制度,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民众与法官、非法律专业人士与法律职业人士之间的分权与制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过程 ,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社会背景 ,提出“向生命本身学习”的研究方法 ,指出转换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相似文献   
6.
论物权变动与物权公示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权公示的对象是物权,而不是物权变动。物权公示只是在物权已经发生变动以后,将新的静态的物权归属状况表征出来,与物权变动是否发生效力没有关系。物权变动和物权公示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两者所实现的制度目标、追求的制度价值、考量的相关因素是不一样的。物权变动和物权公示可以分离,并且应当分离,这一点在动产和不动产上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而物权变动模式不过是在当事人没有作出特殊约定的情况下,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变动确定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时间基准。  相似文献   
7.
尽管具有一定保障性,但宅基地制度的首要目标在于经济管理,其表面上强调“户有所居”,实际是“户有定居”。宅基地上使用权所承载的管理性与农民自费建造农房所有权的私权性,存在内在的矛盾,不应适用房地一体规则,因为后者遵循着传统民法应对市场交易的基本逻辑。自然资源部所发布的文件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由城镇居民继承,内核乃是基于房地一体,以房屋所有权的可继承带动宅基地使用权的可继承,颇为冒进。宅基地上所有权与房屋使用权应当分离,这将为宅基地的流转与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契机:农房的自由流转加上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保有,将最大限度地在现有阶段实现市场与制度的有机契合;对于取得农房的所有权人,在房地分离之下,可以借助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定租赁来设计合理的权利结构。  相似文献   
8.
The problems of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completely solved by Silvapulle in 1981 and Albert and Anderson in 1984.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well-known results by Silvapulle and by Albert and Anderson to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We analytically prove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overlap condition used by Albert and Anderson and that used by Silvapulle. We show that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of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does not exist if there is a complete separation or a quasicomplete separation of the data points, and exists and is unique if there is an overlap of data points. Our proofs and results for weighted logistic apply to un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2nd and 3rd editions of the Children First parent education programs for parents experiencing divorce or separation. Participants were 678 parents experiencing separation or divorce in 2 Midwestern counties. Changes from pretest to posttest on participant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likelihood of adaptive coparenting were assessed. Both editions of the program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ll 3 measures of adaptive coparenting. The effect sizes from pretest to posttest for the 2nd edition were small, whereas the effect sizes for the 3rd edition of the program were nearly twice as large. Superiority of the 3rd edition might be due to an increased focus on explicit training on adaptive coparenting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0.
The issue of postseparation abuse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for women.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examines Irish women’s experiences of domestic abuse in cases of separation and divorce. Findings show that methods of abuse change after separation and perpetrators can use institutions of the state to continue their abusive behavior in a new forum and can continue long after marital dissolution is finalized. Such behavior is legitimized by the state’s nonaction and enabled through women’s previous experiences of institution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separation and divorce, which resulted in feelings fear and di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