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1727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反映系统动力学在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中的应用现状,文章重点对201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分别从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与工具、计算方法、综合评价理论和其他仿真模拟方法等结合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尝试将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将是研究者们获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从理论层面解决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耦合,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如何实现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内化结合,是未来研究中要深入讨论与尝试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推进,不仅彰显脱贫攻坚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贫困研究与贫困干预模式的转型。在习近平扶贫思想引导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路径的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实践领域不断破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基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需要,贫困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互动愈加频繁,新理论引导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发展又为理论创新拓展经验基础。脱贫攻坚“理论[CD*2]政策[CD*2]实践”互动转换,建构了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的互动空间,避免了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割裂,也激发了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研究活力。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有助于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一,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框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全新格局,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指向明确,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三学一体”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育人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将构筑“三学一体”综合发展体系作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和中心”“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把学科建设与育人育才两个目标相统一,基于学术创新能力提高育人育才质量.从理论前提上,明确体系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与关联,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构建综合发展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Since summer 2014, the insurgent group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 (ISI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global security due to its rapid territorial gains, violent operations and the propagation of Salafi-jihadist ideology. This study aims to enhance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ISIS by demystifying the ideological reasoning behind its use of violence. It therefore investigates the link between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served ISIS’s evolution, its ideological outlook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deology to legitimize violent action. As its theoretical basis, the study employs framing processes within the study of social movements. Methodologically, discursive frame analysis serv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ISIS’s ideology to structural events and experien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group justifies violence. Therefore, the study draws on audio speeches and issues of the magazines Dabiq and Dar al-Islam published by ISIS, which are examined on the rhetoric of othering,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justifying violence. It is argued that ISIS constructs a collective action frame which creates a social reality that bestows the group with a rationale for action. ISIS’s ideology, based on Islamic symbolism, presents an interpretative lens which assigns meaning to the structural environment of ISIS’s emergence. In this context, violence is justified as a necessity to defend Islam and as an obligation for the true Muslim believer. The discussion concludes that ISIS’s ideology legitimizes the very existence of the group and conceals its mundane struggle for power, territory and wealth through reference to divine authority.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教育重大战略地位的新认识,体现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探析这一论断的历史逻辑进程、科学理论内涵以及实践根源和发展路径,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文学现代化”为特质的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百年演进史与现代中国的转型具有同构性。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整体而系统的研究有效地融通了“演进”“演进史”与“演进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对重绘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图景与文学谱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研究不是做断代史的叠加,而是以“新人想象”为主题导向,突显生成论意义上的奠基、延续、发展、变通、对立及争议的内在脉络,以儿童观、审美形态的演变来表征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从而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格局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忠德思想具有"正己"和"尽己"两个主要的维度,要获得"正己"和"尽己"的合理性,需借助"天理"。朱熹的"天理"内容包括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道德价值追求。离开"天理",忠德的价值和意义将丧失殆尽。"中庸"是一种道德方法论。在实践中,忠德是一种政治和道德实践智慧。"中庸"方法论贯穿在朱熹的忠德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因此,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天理"和"中庸"就构成了朱熹忠德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
理顺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系统论证“新时代”的科学性和理论性。从方法论上看,习近平新时代观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得出的正确结论。从理论归因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为习近平新时代观生成的主要标志,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运动的基本理论。从理论定位看,习近平新时代观展现的是中国发展的特殊阶段,内含着中国对自身发展的时代定位与目标趋向,渗透着中国与世界在共同发展中的新阶段、新高度、新未来,是对中国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民概念和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对象。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生产力,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边界,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制度和收入上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