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地下建筑空间在生理和心理环境层面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使用者的需求入手,探究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地下工程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论述了地下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地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可供有关领导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城市正在兴起的大规模地下工程为例,从地质介质(岩、土、水)环境和市政环境对施工方案、设计参数的制约作用,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地下工程施工对岩土环境设定目标的控制等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下钱庄并非规范的法律概念,我国对地下钱庄法律价值的判断是基于其组织的非正规性而非其行为的违法性,对地下钱庄行为更多地是借助刑法规制和执法严惩而非制度规范和监管指引。以刑法与经济法互动为视角,对地下钱庄所从事的三类主要业务进行具体分析,对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细致梳理和客观评价,并结合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和地下钱庄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和防控对策。提出在治理地下钱庄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经济法规制在前、刑法惩治在后,监管在前、执法在后,宽严相济、疏堵结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导向设计具有改善用户在特定导向任务中的寻路效率和效果的假设,利用意向尺度法对包含软导向设计的空间和不包含软导向设计的空间进行对比调研。结果证明,软导向设计可以明显提升导识效率,并发现随着用户对空间熟悉程度的增加,一些地标性差异物可以成为用户稳定可靠的定位要素,从而对常规标识系统的依赖度逐渐下降。由此提出应通过色彩和光影变化、立体造型与显著空间标志物的设置、平面造型的图案规划与差异、材料和肌理以及装饰强度的对比等措施完成空间中的软导向设计。并认为软导向设计前期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开展,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节制规范的使用软导向要素,还应与空间主题语境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地下写作是文革文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否定文化大革命 ,是文革地下文学的基本的思想特征。注重与作家自身的心灵交流对话 ,自觉地实行对文革极左话语的艺术转换 ,是文革地下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传统秘密社会是出现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两类社会问题,二者之间尽管有着组织上的非公开性、文化上的反正统性、价值取向上的反政府性等相似之处.但在产生的背景、来自正统社会的反应、社会性质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决不能随意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对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除恶务尽。  相似文献   
8.
The Jewish underground movement in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60s produced literature that became a part of the counterculture of Soviet diss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ades, Russian Jews identified,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as people of the galut (Jewish Diaspora). The battle for the return to Israel and the new Jewish renaissance in the intellectual sphere of the unofficial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topographical concepts, which were inspired primarily by the Jewish cultural tradition. In fact, the exodus texts written in the 1960s–1980s represented a new, late Soviet shaping of Zionist prose. They relate to the symbol of the Promised Land as a fundamental projection of aspirations. Late Soviet Zionist texts share the traditional Jewish vision of Israel as an imagined topos of the original homeland that is both retrospective (with reference to the biblical promise of the land and the seizure of Canaan) and prospective (return and redemption). The Exodus story contained in Sefer Shemot becomes a leading poetic, philosophical and at times religiously charged metaphor of liberation and reunification. The re-strengthened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dition required biblical symbols to be imbued with new semiotic power.

This paper will show that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the events dealt with in the literature often has strong mystical and mythological traits and displays messianic-apocalyptic hopes of salvation. However, alternative literary space and time models represented in the aliyah literature hereby betray their rootedness in the teleology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The powerful Israel utopia reflects both the eschatological time of the Soviet empire and its phantasms of paradise on earth. Late Soviet Zionism and totalitarian discourse are shown to be two space-time utopias.  相似文献   

9.
地下资本流动是开放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已经不容忽视。地下资本流动干扰了基础货币投放,破坏了金融秩序,放大了金融风险,也助长了腐败行为,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端头平钢板留钢筋连接的公母槽段节点(刚性),及其改进后的两种节点的构造与施工方法,以求解决节点止水和提高地墙整体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