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信函文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兴斌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99-101
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信函传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其成分实质仍然是商务信函格式。因此,对商务信函文体的了解是掌握商务信函内容和形式的基础,更是进入外贸行业的台阶。商务信函不同阶段的语用功能,通过与公文文体、法律文体 相似文献
2.
“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豫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105-108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得”字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文艺语体,下面依次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同时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差别,也影响作品中“得”字句数量的多寡;“得”前谓词大多数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及物动词“得”字句在各类语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得”后补语分表描述、评论和描述/评论,它们由于受语体的制约,根据表达需要进入各种语体,各尽其职。文中还对不同补语与各类词语的对应情况作了考察,进而分析了它们产生对应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英汉文化差异审视大学英语写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成德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65-67
英汉文化差异尤其是内在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写作中观点表达和语篇结构的差异。写英语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属于英语文化或者了解英语文化的读者看。通过对英汉文化差异剖析与演示 ,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学英语写作 ,引导他们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使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的习惯和准则来表达观点和组织语篇 ,写出较为规范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4.
开清初散文风气之先的王猷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宗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4):101-107
在清初散文发展的流程中,转变明末文风、开清初散文风气的人物,王猷定当是较有成就的作家中最早的一个。他的散文,独抒己意,学古而不泥古,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描写细致,关注现实,具有开拓性和明显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5.
“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的轨迹——从鲁迅杂感文体意识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绪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6):55-59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过程既体现了他自觉的杂感文体意识,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反思自我、建构主体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戏曲传"奇"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时代,传"奇"成为明清小说与戏曲的重要艺术特征.小说戏曲家们在创作上都有追求"事奇"与"文奇"的特点,在崇尚"事奇"、"文奇"的同时,又对片面追求奇怪的文风竭力反对,从而欣赏在真实基础之上的"不奇之奇". 相似文献
7.
模糊的创作方法--论冰心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46-50
由于冰心具有"三合一体"的特点个性气质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信条上的现实主义、基本观点的人道主义,所以,她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模糊性--表象写实背后涌动着浓郁的抒情、理想和哲学色彩.一方面,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被削弱,浪漫主义的激情淡化,因而,她的小说不能视为现实主义小说或浪漫抒情小说;另一方面,却由此创建了独特的"冰心体"小说文体模式,形成冰心小说清浅、单纯的风格,并以此表明了白话文在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抗衡中取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语言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56-60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语盲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精神个性的特色;是一个人的思想作风、生活经历、语言修养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在语言上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邓小平的语言实践活动始终如一地坚持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研究邓小平的语言风格,有助于了解邓小平的思想作风,有助于理解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有助于培养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9.
由社会语言向内心语言的转换──论罗兰·巴特的文学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罗兰·巴特的《写作零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学语言观。作者从现代诗歌的写作风格出发,揭示了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征,对传统写作风格所要求的明晰度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在他的眼里,现代诗歌在文本意义上已彻底地告别“所指”,具有巨大的“能指”能力,而且从根本上实现了社会语言向内心语言的转换。这种一味强调“语言符号”和“超语言符号”的反文学理论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目光或一种直觉。 相似文献
10.
翩翩蝴蝶飞翔在湛蓝的瓦尔登湖畔——从《庄子》与《瓦尔登湖》看庄子和梭罗的精神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尔登湖》中显示出的东方文化色彩主要表现为梭罗对庄子思想的体悟、认同与阐发,具体表现为:《瓦尔登湖》与《庄子》在创作风格的形、神之似,在"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对生存本质、人性解放的执着追问与追求,以及二人在精神追求、理想追求、人格追求诸境界的高度一致,使得他们在其著作中达成的心灵追求、人格魅力以至世界影响的相同相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