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行文学研究 ,在关注它对某种生活形态描摹反映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渗透于其中的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评价和思考 ,也就是文学的价值观。文学价值观是以社会的、历史的价值观为背景的 ,但它有自身的特点 ,与政治、法律、宗教、伦理的价值观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文学价值观的特殊性 ,不仅对于价值论文艺学体系的建设 ,而且对于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 ,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分析 ,文学价值观的特殊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构设性  创作主体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形态 ,来自于他所生活经验到的人类历史和现实 ;作品的思想指向 ,也…  相似文献   
2.
司汤达曾说自己是“人心的观察者”。作为心理小说大师,他把握人的心灵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方式。在他的小说中,塑造的是一些赋有躁动不宁品格的、激情充沛的心灵。激情,乃是司汤达小说人物性格普遍的支撑点。 与司汤达同时代的巴尔札克也曾多次论到激情,但他小说中的“激情”实质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说的广义的情欲,集中表现是对金钱的贪欲。司汤达笔下的激情,则往往是由激切的理性思辩与情感渴求交互作用形成的、推使人物冲动行事的心理力量。虽然激情的最终源泉都是生命的本原冲动,但价值实现的形式,即现实地诉储物  相似文献   
3.
《一日长于百年》与《荒原》有着深层的同构对应关系,显示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思维上的影响。《一日长于百年》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宏观结构是《荒原》式的总体神话框架,使用了类似《荒原》的超时空视角和隐喻符号,从“死与爱”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生存悲剧,借助宇宙理性的反思指出了人类灵魂获救之路。  相似文献   
4.
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中国读者在微信和微博中迅速传播了这一消息,一两天内,就有近10万网民加入讨论,惋惜大师的逝去。 我在微信上也转发了两篇纪念文章,静下来就在想:马尔克斯对我们,对中国文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出版了一本佚名的小说—《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撤路》(中译本名《小癞子》),它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文学样式—流浪汉小说。从它问世直到十八世纪,欧洲各国作家竞起仿效,创作出了一个庞大的“流浪汉家族”。其中在文学史上名望较高的有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的《西木卜里西木斯》(1669,中译本名《痴儿西木传》)、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1715—1735)、英国斯茉莱特的《兰登传》(1748)等。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发表于1879年,轰动欧洲,影响世界文学已近一个半世纪;1914年春柳社在上海首次演出《娜拉》(即《玩偶之家》)至今,其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亦逾百年。娜拉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象征符号,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外文学和中外社会历史上,均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梳理这一思想脉络,无论以中国还是以外国为范围,都是一个庞大的文学接受史课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西方文论、文评,好像把维克多·雨果给遗忘了.无论新批评的“细读”还是解构主义的“误读”,无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是拉康的“镜像”阐释,无论符号学或结构主义,而或是从乔治·奥威尔到卡尔维诺到库切到哈罗德·布鲁姆的名家品评和经典梳理,均绝少涉及雨果,这也是个奇怪的事.  相似文献   
8.
茨威格小说多从平凡入手,展示人物偏离正常生活轨道和思想情感轨道的痴狂行为。这些人物的“偏执”性格是处于时代环境造成的心理拘因中由于偶然的遇合而精神强烈释放的艺术现象。在现实尺度看来不可理喻的人物行为背后,有着他们特异的人格追求和自我实现。他们的自由追求是精神和心灵上虚幻的慰藉,茨威格为人类提供的是精神审美对象而不是精神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9.
如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在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所言,卢梭是个狂狷而倒霉的哲人——他在世时几乎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16岁离家漂泊,50岁时为逃避专制政权的迫害而四处流亡,晚年孤独凄凉。同样作为法国18世纪的启蒙学者,伏尔泰的境遇则顺得多,他不仅生活方面比卢梭优裕,在菲尔奈和巴黎有多处居所,即使流亡也有贵妇帮衬,而且伏尔泰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望,以至于18世纪竟被称为"伏尔泰的世纪"。而卢梭在世时不仅  相似文献   
10.
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在纠正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有不顾或冲淡专业教学而多学各种才能的趋向。应明确培养目标,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专业精通的关系; 实行因材施教原则; 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