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不少学者通过不同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随着贸易的发展不断提高。但是通过投入产出法的分析,计算中国出口品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中国的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从投入要素和生产过程来考察并未出现明显的提高迹象。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外部贸易磨擦的El益增多,中国应加快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相似文献   
2.
HOV模型的思想使得我们必须从要素含量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出口内涵。文章以我国2007年42部门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将进口产品重新拆分,重新计算了2007年出口中的要素含量,发现剔除进口产品,出口要素中间投入呈现出基础原材料较多,劳动报酬占出口价值的比重较大等现象。于此,应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以获取更多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3.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对外贸易本质和现象的偏离引发了人们对于贸易统计的思考.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争议主要集中在通关原则、所有权原则、国民贸易原则和增加值原则上,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引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将进口产品按用途进行拆分,从要素含量角度重新测算了中国的贸易统计指标,发现中国的贸易统计数据比传统的贸易数据要小.这种新的测算方法能从投入要素和生产过程反映一国外贸增长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国际分工地位是国际贸易获利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以增加值对进出口的重新衡量.以出口不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上、下游参与度和Koopman的GVC分工地位指数不能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值能力,也不能涵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部内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重新测算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是趋势性上升,呈现波动性.以增加值标准重新测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吻合,全球价值链中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升级.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的全球垂直分工和大量中间产品贸易的存在,夸大了一些出口国的出口规模和真实贸易差额,掩盖了贸易差额背后的真实比较优势。一国的真实贸易差额,应是出口减去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进口中间产品,再减去进口,即本国贸易差额。这种新的贸易差额统计具有可操作性、包容性,能较好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基础和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