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4篇
统计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经典的技术创新理论,结合能源产业的特点,界定了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在综合分析能源技术史和能源产业的特点的基础上,对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分类。把能源产业置于中国这样一个具体的宏观环境中,分析其实际特点,结合目前的国际形势,从宏观上分析得出中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六个影响因素及其特点:1)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及优质能源比例低;2)能源效率迫切需要提高;3)环境因素;4)价格波动;5)产业联动;6)微小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代际配置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矿产资源代际公平配置理念 ,探讨了公正储蓄率与真正储蓄内涵、提出了真正储蓄为非负的两个必要条件 ,分析研究了贴现率与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及调节资源利用贴现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能源替代与内生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备技术使能源替代成为可能,缓解了不可再生能源的稀缺性约束。在Lucas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子,重点探讨了在达到均衡增长路径过程中不可再生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数据对理论模型的一些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率和可再生能源再生率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而言,人力资本积累率抵消了物质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效应,而可再生能源的再生性又恰恰弥补了不可再生能源的耗竭性约束,并且可再生能源又是支撑能源持续利用的关键力量;不可再生能源消费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显著驱动中国经济增长,但是前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企业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内在驱动机制,选择竞争性市场结构作为研究背景,把产品系统分割为满足常规功能的普通因子部分和满足生态要求的生态因子部分,而产品顾客则被划分普通型消费者和具有生态意识的责任型消费这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补贴变量,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分析企业产品系统生态化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在利润目标的驱使下,基于对责任型消费群体规模、自身技术经济实力、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企业对产品系统生态因子比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策略性。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最优价格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没有矿产资源的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持续开采利用。本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供求关系,及资源的最佳利用问题;建立动态模型研究矿产资源的最优价格策略,为矿产资源的定价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模型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DEA的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系统.本文利用DEA模型对煤炭行业10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探讨提高煤炭行业经营效率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BOT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方式。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对私人投资主体开放,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BO T模式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使投资者有了更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后评价需要评价的内容众多.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通过比较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差别大小,来判断事前评价所作的评价是否有效.通过这种有效性分析,找出事前评价中影响评价结果质量的因素,为以后的项目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GDP增长的要素分析中,国内学者一般强调单一要素的作用,如资本的高积累、劳动参与率或技术进步等,并且对不同要素在所研究的特定时期内的贡献率变动趋势缺乏分析;而能源对GDP增长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不明显的,这显然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的关系的事实不吻合。因此,把能源资源引入模型GM(1,4),构建灰生产函数,借鉴"索洛剩余"的思想,对中国2001—2008年期间GDP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贡献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2001—2008年期间,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其产出弹性保持着强进的增长势头;相反,劳动、能源与技术等要素对GDP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弱势,并且劳动的产出弹性保持着直线式的下降趋势,能源的产出弹性则始终处于比较低的平稳状态,技术的贡献率呈现波动性下滑趋势。鉴此,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晓平  李媛 《河北学刊》2015,(1):130-135
矿产资源是可耗竭资源,理论上讲其开采利用达不到可持续利用。这就意味着如果将其作为生产投入是必须的,那么生产和消费就不可能无限期维持下去。1970年代起理论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迄今尚未停止的关于可耗竭资源最优利用及其相关问题的大讨论。本文较详细总结评述了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关于矿产资源最优配置理论的经典模型及其精彩纷呈的观点,以及后续研究动态,包括储量不确定、后备技术不确定、市场结构不同、环境外部性、税收政策等因素对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研究特色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