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自贸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政策影响,并借助多中介的因果机制分析法从融资约束和政府补助两方面分析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自贸区的设立使得企业的创新产出提升12.9%,创新投入增加55.7%,其中发明专利数量增加14%,表明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该结论在经过动态性检验、反事实检验后依旧成立。从自贸区位置来看,沿海自贸区内企业创新产出水平提升效果比内陆自贸区更为显著;从企业类型角度来看,小规模、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水平更容易受到自贸区的政策影响。进一步分析可知,自贸区设立主要通过增加政府补助额、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方式来提高区内企业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