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是诗画兼通的 ,很多诗人同时又是画家 ,词人亦然。李清照不仅是写词的高手 ,同时她又擅长丹青。在词的创作实践中 ,她善于借鉴绘画理论与技巧。本文依据“诗画一律”的观点 ,主要从她在词作中的色彩描绘、章法布局、意境创造等方面探讨其词作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2.
道教道德的根基是一种非人格性的存在物,绝对道德主体缺如,无力应对人类自身的软弱和邪恶;道教视道德为道在万物中的功用,这使其道德有功利主义取向;由于不认为人格需要在与他人的积极互动中形塑,故道教的道德主体是单子式的,并不强烈主张对他人及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基督宗教的根基是超人格的上帝,其作为绝对的道德主体,有效遏制着人的软弱和邪恶;基督宗教的上帝本身及其眼中的人与世界皆关系性的,故其强调个人对他人的接纳、成全及对社会的责任;由于基督宗教的“上帝即爱”,故其道德是非功利的,只以道德本身为目的。其道德观各有其真确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中,同一时代的不同文学样式之间总能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从而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在唐代的文学创作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于唐代诗歌高潮中兴起的唐传奇,在创作主体以及创作方法上都受到诗歌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横向的比较,从题材选择和诗笔的运用等方面探讨诗歌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行为抽象名词,依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动词派生来的,比如liberation,refusal等;二是从动词转化来的,比如help,defeat等;三是V—ing式,即带—ing后缀的行为抽象名词,比如his shooting of the birds中的shooting。在英语中,由动词派生行为抽象名词的几个主要后缀,比如—al,—age,—ation,—ment,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文本理解多有错谬。该诗四首分别是对现在、过去、未来及时间整体的救赎问题的思想与体悟,《燃毁的诺顿》则集中于“时间现在”。也许人曾拥有过“静止点”的永恒性时间,但罪使人堕落入“不健康的肺”般的现在,在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中沉沦,没有得救的希望,人不能通过时间征服时间,求助于将时间心灵化以及艺术,也都于事无补。现在已成了“可笑的消费了的悲伤时间”,可人们对此却还茫然不觉。  相似文献   
6.
<正>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用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一个(或一群)对方和竞争者,它包括品牌名称、商标、所有权,品牌名称是商品所有都是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民族品牌不断地受到洋品牌的冲击和扼杀。加强我国企业品牌的管理和营销有利于我国企业品牌的保护。积极运用品牌延伸策略,壮大企业品牌力,对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势必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一、品牌延伸策略内涵概述 品牌延伸策略,又称品牌扩展策略,它是指企业把自己原有的某一著名品牌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使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取得企业的迅速成长。品牌延伸策略能为企业节约用于促销新  相似文献   
7.
宋明"理学"作为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特定的概念,其思想内涵在发展历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主要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这一根本的思想转变入手,分析论述其转变的过程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英语语法中,词是构成语法的基本单位(the basic unit),而对词的语法结构的研究,即词法,便成为语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词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传统方法就是将词分类,而后逐类描述。于是英语词的分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者致力于解决或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词类体系;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体系能为大多数(更不要说所有)语法学者所公认。而词类研究是整个语法研究的基础,况且在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中,使学员逐步建立起词类概念,也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综合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的始原性提问是关于终极实在的提问 ,此乃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基督教的提问对象是“存在” ,由此它既肯定了关于世界的经验知识的真实性 ,更进而揭示了经验知识得以成立的先验条件与超验依据 ,使其整个知识论体系拥有严密的逻辑辩护。儒与道的性问系之于“存在者” ,由于将存在者视为自存的 ,这使其无意于认真思考知识的合法性辩护问题 ,贬抑和割裂语言与思想的同一 ,使其认识最终陷于非认识性的神秘 (更多的是道家 )与独断 (更多的是儒家 )。释家问的对象是“不存在”或虚无 ,由于虚无不过是存在者的另一面相 ,故在语言观等方面与道及儒并无根本区别。但由于以论证世界的虚无为旨 ,释家既否定了认识主体的存在 ,也否定了认识对象的存在 ,并进而否定了知识本身。这使它在一种悖论式的形式中最终否定了它的认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0.
[摘要]罪几乎是基督教的前提性教义,但关于罪至今却无一个能集中概括其本质的界定,这种情形喻示着在该问题上的某种模糊不明的存在。本文由对圣经原罪叙事的分析梳理表明,罪即将上帝之言并进而将上帝律法化;“像上帝一样”的自我崇拜、试探上帝、追逐物质利益和宰制权力是人所以犯罪的三大动机,由相应的蛇的三大诱惑所挑起。该罪为人最原初之罪,故可称为原罪。原罪带来堕落。原罪前人与“存在本身”直接处于“同存在本身的存在关系”之中,人与人、人与物在存在中融汇如一,原罪使人与存在本身相脱离,从而既使人对人、对自然物的关系外在化为功利性的利用关系,亦使人成为本质性、自然性的存在物,遭受必然法则的辖制。由于原罪本身即恶,这使人所知之“善恶”仅仅不过是恶中之善恶,使人堕入律法的牢笼无以解脱。耶稣所受的试探诱惑与亚当夏娃的恰恰相当,启示给人该如何打破律法统治的某种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