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环境孕育的“虚拟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互动视角,从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支持者之间、支持者之间三个维度,识别了创业者能够分别从中获取的关系资源、知识资源与口碑资源,并抓取众筹平台数据对多维互动、虚拟资源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种不同维度的信息互动所产生的虚拟资源对创业绩效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投资类和社交类创业项目,知识资源的作用非常明显,应更重视创业者与支持者之间的互动;在创意类项目中,三类虚拟资源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主体间的多维互动均不可或缺。本文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关系资源与口碑资源,创业者与支持者之间互动所产生的知识资源作用最具普遍性,此也是互联网创业环境“群智性”的鲜明体现。为提升创业绩效,互联网平台应努力营造自由且可信的互动交流环境,而创业者可依据其所需关键虚拟资源选择最优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密集型项目比重的逐步提升,知识协作问题已成为服务外包组织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分析了服务外包知识协作的静态特性,划分了知识协作过程的主要阶段,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分别针对发包企业与接包企业之间两种合作模式下的均衡分析,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命题:首先,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在知识共享中存在双向激励;其次,基于良好关系的企业间合作型知识决策模式有利于组织收益最大化;最后,较高的知识互补性对知识共享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知识付费中,知识产品价值对供需双方皆具有“隐匿性”。而网络社群作为产品体验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知识价值“显现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社群交互因素纳入知识付费两期动态定价博弈模型,深入探讨社群学习机制对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①最优社群价格存在上限阈值,以确保营造良好社群学习氛围。②最优市场价格依赖于知识成本、消费者参与收益和知识价值后验信念,与知识价值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③知识产品一般应采取渗透式定价方式,而消费者耐心程度、社群活跃度与社群交互效率对均衡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福利分析表明,互联网社群学习情境将提升提供者收益。本文揭示了互联网知识交易定价的深层逻辑:社群学习引致的“策略效应”和“信息效应”重塑了消费者行为模式,进而倒逼提供者采取适应性动态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共享出行平台逐步由增加用户流量的扩张期进入提升出行多元化体验的稳定期,通过采取开放策略,平台在原有共享车基础上引入出租车来提供差异化服务。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构建共享出行平台定价策略模型,并利用计算实验方法,在Repast中模拟共享出行平台多智能体运行场景。研究发现:①无论平台选择封闭策略还是开放策略,平台对共享车收取的交易费应随着乘客出行需求强度增大而升高,且应随着共享车服务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平台对乘客收取的交易费应随着共享车服务质量增大而升高,且应随着乘客的出行强度的增大而降低。②平台开放程度越高,平台对共享车收取的交易费越低,对乘客收取的交易费越高。③为了利润最大化,平台应选择开放策略,并需注重提高共享车的服务质量。本文为共享出行平台优化运营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崇尚“免费思维”的互联网时代,非授权分享已成为制约知识提供者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关键因素。而在“内容为王”的现实约束下,知识提供者的利益诉求位列知识付费平台的优先考虑级。本文基于知识付费参与人特性构建知识付费市场模型,通过分析知识提供者和平台的定价策略及利益分歧,探讨了非授权分享环境下知识付费平台的运营策略。本文研究发现:①当“道德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共存于市场时,知识提供者可依据其产品市场信心分别采取“低价策略”和“高价策略”,而知识付费平台也将对此做出最优反应;②无论知识提供者采取何种定价策略,平台与知识提供者之间总存在一致的定价分歧(利益冲突);③知识付费平台可通过优化“补贴和发现成本”、“佣金和流量收益”等运营参数弥合定价分歧,谋求与知识提供者建立长期互惠合作关系。本文研究为方兴未艾的知识付费产业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Airbnb和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业态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但当前研究侧重于商业模式,而忽视了凸显其"普惠"本质的社会福利分析。基于共享经济市场结构演进的三个典型阶段,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技术赋能、用户规模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在起步阶段,市场处于局部垄断状态,此时共享经济社会福利存在损失,且福利水平主要取决于技术赋能;在发展阶段,各个共享经济平台的市场范围产生重叠,平台企业间扩张用户规模的竞争将提升社会福利;在成熟阶段,平台间并购而形成"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此时社会福利可能再次得到提升。进一步的模型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机理:技术赋能对社会福利具有"替代"和"挖掘"的双重效应,而用户规模则对社会福利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影响。本文为共享经济的平台战略和政府规制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众筹以创新产品为纽带汇聚了大量长尾消费者,这种兴趣导向的网络群体营造了活跃的"社群学习"氛围。本文基于群体信息交互特性刻画了众筹社群学习机制,进而构建模型分别考察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与发起人两阶段定价策略。研究发现:(1)社群学习效果与社群规模、社群活跃度以及社群交互效率呈正相关关系;(2)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耐心程度、体验价值与定价策略的影响,其众筹参与意愿与社群活跃度和社群交互效率呈负相关关系;(3)相比于不存在社群学习情境下发起人一定采用"先高后低"的撇脂定价策略,存在社群学习情境下的发起人可能倾向采用"先低后高"的渗透定价策略。进一步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消费者耐心、社群活跃度与社群交互效率对发起人定价与福利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为互联网众筹中较为常见的"先低后高"定价模式提供了独到理论解释:社群学习所引致的策略效应和信息效应延迟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驱使发起人制定较低众筹价格(相对于后期销售价格)以确保一定众筹参与率。  相似文献   
8.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