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年刚过,洗衣机市场新闻不断,在媒体关注西门子1月16日在北京推出2002年一系列新品,伊莱克斯挟技术强势进入洗衣机行业,新科、乐华、高路华杀入洗衣机行业的时候,荣事达的两条信息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一条是其与三洋合资的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  相似文献   
2.
“赌”性和胆子太大使一些企业和企业家纷纷落马,远的如山东秦池, 近的如中航油的陈久霖。这充分说明,光有胆略,并不能使一个企业和企业家走向成功并持续成功。胆略绝非孤注一掷成功的企业家能够有比别人更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并不是来自于他们对风险的爱好和天生的大胆,而是来自于对风险的更加清醒的认识与制定良好的回避风险战略的能力。企业家应具备的知识体系是行业发展和人文环境,即要认清所要投资的行业是朝阳  相似文献   
3.
叶秉喜  张亚达 《经理人》2003,(10):62-63
一个跨国集团中国区总裁在得不到总部支持和理解情况下,以超常手法左冲右突,曾经造就奇迹。但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4.
5.
叶秉喜 《经理人》2006,(7):106-107
善待利益相关者是抑制危机蔓延的有效措施今年2月,博士伦公司出品的“润明”清洗液在新加坡被查出含有真菌可能致眼疾的新闻报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也有在消费者使用后出现种种问题的报道。随后,博士伦公司及其公关公司采取了系列措施才使这次危机事件渐行渐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两家感光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争夺战从未间断过,尤以今年以来以富士“走私”胶片、富士施乐走私复印机、富士离职人员散发《内幕揭密》等危机事件的接连发生,更是把富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而其老竞争对手柯达则与中国政府、中国的公众和中国的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谓“得道多助”。两者的公关态势的具体市场反应就是富士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而柯达在中国市场上则一路凯歌频奏。  相似文献   
7.
产品召回时的危机公关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秉喜 《经理人》2005,(2):89-90
如果处理不慎,一次产品召回就足以毁掉一个公司2004年10月15日,全球著名家具厂商宜家公司向外界宣布,从即日起, 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法格拉德儿童椅。宜家在解释召回原因时表示,该产品的塑料脚垫可能会发生脱落,从而存在会被孩子吞食,导致发生梗塞窒息事故的危险。作为世界最大家具巨头,宜家公司在其  相似文献   
8.
叶秉喜 《经理人》2005,(3):25-25
胆略意味着风险,战略的前瞻性往往意味着风险的性质。所以我们常常认为:战略的执行往往是企业家的胆略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2001年至2006年12月,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到的危机多达100多起,造成的损失也达到100亿人民币以上。进入2006年,宝洁的SK-II危机、柯达相机质量危机、富士康“血汗工厂”等危机事件使“危机”一词前所未有地冲进人们  相似文献   
10.
“CEO丑闻”对企业来说,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强人经济”非常突出的情况下。“CEO丑闻”一旦爆发,不仅各种针对公司的谣言四处散发,还会造成公司品牌形象受损,内部员工人心浮动,销售系统更因不明真相而导致客户流失,公司的财务信誉也受到影响。从公共关系角度而言,企业“CEO丑闻”当属于危机公关的范畴。那么,当丑闻出现的时候,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