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框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利  叶鹏飞  赵燕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794-800
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越来越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常态管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有赖于职能部门的高效运作之外,还应该有完善的法制基础,从体制层面解决应急管理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突发事件及其应急法制,国内外应急法制立法现状的比较与分析,针对当前应急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需求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强教授为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很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梳理了他在社会分层、社会结构、流动人口等多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观点,以及相关的应用性社会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3.
叶鹏飞 《社会》2011,31(2):153-169
|本文以2007年7省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既表现出对城市定居的向往,又呈现出一种矛盾和模糊性的心理状态。相对于人力资本而言,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加明显。农民工的定居决策主要受市场性、文化心理性和制度性三类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性因素正在成为显在的主因,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已经有所下降,但市场因素的根源仍然来自于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儒张载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李强先生在积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历程中,毫无保留地体现出这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社会关怀。作为李强老师的学生,从本科时代算起,我已经很荣幸的跟随他学习了6年,而相识则有10年之久。光阴荏苒,与李强先生相处的日子总是令人难忘,一起冒酷暑于南国,趟泥泞于中原,穿梭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一次次的调查和讨论中,深深地感受到在他温和雍容的形象背后,始终坚持以一个学者的责任和情怀致力于研究解决中国…  相似文献   
5.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移民、搬迁等诸多社会问题,为此,如何对于工程项目或重大决策的社会影响作出科学的评价,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尽管国际上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加以借鉴,但最为关键的是,应当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基本理论、方法和四个项目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中国国情背景下的社会影响评价基本框架和指标,并运用这个体系对于所研究的项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地位提升是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关键要素.从煤炭企业的调研来看,当前传统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职业地位提升还面临“双重困境”:一是职业收入层级提升问题,二是职业转换和晋升问题.从群体和阶层角度来看待产业工人的整体境遇,其所面临的困境并非取决于个体的努力程度和资源多寡,而需要从社会观念包括教育观念、制度设置中进行反思.传统价值观糅合进现代经济理性,塑造了当前对体力型、技能型劳动者严重轻视的社会观念,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劳动群体来说相对不平衡的收入分配和职位晋升等制度安排.由此出发,解决困境的思路是要在社会中重塑尊重劳动的社会观念,在国家制度设计中重回“劳动中心”,并在支持性的观念和制度环境中,致力于提升产业工人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王同顺先生所著《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以其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对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精确的考证,具有相当多的全新的开拓性的见解,使地域书法研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史与论、考与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住焦山石刻要害,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8.
劳资冲突是我国现阶段社会风险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结构性特征,二是"作为手段"的风险特征。基于劳资冲突的风险独特性,在其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和角色定位,强调社会结构层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消解风险的社会根源,建立常规化的劳资双方协商博弈机制,以及通过真实、真诚的管理方式重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