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迄今为止的20 部获茅盾奖的长篇小说做接受调查, 这是本文作者承担的科研项目 “文艺精品传播现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在被调查者实话实说的基础上, 如实发表了数据统计; 对文字材料也做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分析,着重就对 《白鹿原》的评价、对获奖作品接受情况以及对茅盾文学奖的认识等方面作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虽然法治国家的表达早已在宪法中确认并经多年实践,但距真正的法治社会还有些遥远.其主要的社会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两分.虽然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之外还应当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两者分离的基础与界限:国民对国家的请求权问题,这种判断是以一定的政治、哲学理论为基础的.要想在我国形成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两分,不仅要在价值理念上树立国民对国家的请求权观念,还应在制度上保障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是该论文主旨和精华的浓缩,也是英语读者获得文章内容的主要信息源.正确使用恰当的英语句式能够突出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科学严谨、言简意赅的特性,在审读大量文章英文摘要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广泛应用于英文摘要中的七个主要且常用的句式结构,分析其使用中出现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加强英文摘要书写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能够大力促进提高我国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讼师这一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特殊群体,从国家和民众两种立场出发进行考察,所得出的相关结论是相悖的。从法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分析,造成这种悖论的原因是:国家法文化所倡导的"无讼"观念以及由此建立的法律制度必然排斥讼师的存在,因而对讼师的评价只能是反面的;而民间法文化中"好讼"的观念倾向以及"健讼"的实践却使讼师成为不可缺少并得到大力发展的职业群体,因而对讼师的评价也大都是正面的。这种不同立场比较下的考察会对我们全面认识讼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韩礼德的语法理论基础之上,探讨了语法隐喻在美国宪法中的使用,从而发现英语立法语篇的行文特点,这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了解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易》纯卦有八,唯《坎》卦冠之以“习”。对此,古人解释歧异颇多。今通行本《周易》多遵循《彖传》中“习坎,重险也”之释,省却“习”字而直称《坎》。本文通过梳理阐释历代注家对《习坎》卦名之“习”的不同解释,尝试结合出土文献资料、故训资料来综合论证《习坎》卦独加“习”何为。文章结尾回归“坎为水”的意象,点明“习坎”于人而言的深刻义涵。  相似文献   
7.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我国音乐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民间音乐的繁荣和新文化的兴盛,古琴开始走向下坡路。在2003年古琴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后,逐渐有人关注到当今社会古琴的文化地位,并思考古琴艺术是否会在现代社会走向灭亡。本文将结合古琴发展现状,通过对典型曲目的分析,探索我们应怎样在古琴艺术上进行里程碑式的革新,并找到当前创新的主要问题,以此来配合时代的发展,获得翻身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效应,利用层次分析法,本文设计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如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本主义的到来并不是生产力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积极革命”的结果,而是资本主义借助国家、技术与垄断而导致的“消极革命”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发展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制,反而帮助资本主义开辟新的利润空间、调整内在结构、生产与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下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往往停留于对一般商品流通、交换、消费过程中人际关系物化和人的生存方式技术化现象的批判,没有挖掘数字资本主义深层次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异化劳动问题。借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的理论工具,可以揭示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异化劳动问题的三部曲:一是在表面上形式平等的交换过程中,社会关系内容颠倒地呈现为物化劳动成果的形式,其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物化和数字化;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对技术与固定资本即物化劳动成果的从属,表现为数字技术条件下资本对人的实质吸纳;三是劳动结果被掠夺进而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其表现为平台对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频谱的占有,并凭借这一占有不断生产与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