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秋良 《经理人》2005,(8):29-30
拿着高薪的洋副总也经受着国际化程度趋高、性价比趋高的本土职业经理人的冲击“公司发展目标与执行差异不能及时调整;与CEO意见相左;总裁为所欲为,甚至是言而无信;职位要求高,心理压力大,总担心无法保住当前的副总位置;没有应有的时间去进修和总结回顾以往的经验;有时业务量达不到指定的目标,公司业绩不好。”一位接受采访的副总裁大倒苦水。事实上,在本次调查中,副总裁的痛苦指数名列第二,达56.8。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起源于夏,最初应该是带有驱毒辟邪意义的节日.从东汉时候起,屈原形象开始嵌入端午民俗中.端午民俗中的屈原形象大致经历了由悲剧人物到冤死忠臣的演变.由于屈原忠正伏节、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既符合封建时代统治者的要求,又能切合普通民众对忠臣良将的渴求,数千年以来,屈原形象在端午民俗中被不断神化.  相似文献   
3.
敷衍妙善修行而成为观音菩萨的<观音得道>,是粤剧史上不断编排演出的重要剧目.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编,该剧逐渐发展为以妙善、韦陀爱情发展为线索的叙事模式,而且故事内容也愈加世俗化.这些特点,既体现了早期粤剧的编排体制,符合粤剧总体的发展进程,更与岭南文化所具有的世俗化、通达性相一致.而如此世俗化的观音本生故事戏的演出,也很好地寄予了人们虔诚的观音信仰.  相似文献   
4.
周秋良 《经理人》2006,(8):22-22
博客讨论你公司产品有瑕疵,全球瞬间就知道了随着博客在中国的兴起,企业界关于如何利用博客做营销的案例和讨论开始零散地出现。博客营销的关键在哪里?企业应如何面对Blog化时代?有什么国际经验可借鉴?  相似文献   
5.
明刊本《香山记》是古代敷演妙善传说的一个重要剧本.原本已不存,现存明刊本是明代万历年间富春堂根据当时流行的剧本形式刊刻而成.从整体来说,富春堂刻本是一个舞台演出本,刊印者只是把舞台演出本改为当时流行剧本样式,而没有改变其内容.其演出具有很强的祭祀仪式功能,是一个典型的仪式剧.《香山记》剧本反映了妙善故事传播中一个无文字记录的民间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6.
周秋良 《经理人》2005,(8):31-33
部门经理的第一痛是“经常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否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越底层越表现为对物质和安全的需要,在本次经理人痛苦指数调查中,这个规律也照样得到反映。在所有五类人群中,部门经理和主管的综合痛苦指数是最高的,部门经理综合痛苦指数达61.44,列第一;而总监达51.68,列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周秋良 《经理人》2005,(8):25-28
找不到合适的高层职业经理人,是投资人/董事长/企业主/合伙人们面临的第一痛苦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公司投资者和高管也在所难免。第四年的中国经理人痛苦指数调查显示,虽然投资人/股东/董事长们的综合痛苦指数为44,在我们所调查的五类职  相似文献   
8.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周秋良 《船山学刊》2008,(4):159-162
《西游记》不仅展示了观音的无边法力,而且还把她塑造成一个大慈大悲、充满人性的善神、凡神.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小说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物对于观音的崇敬、虔诚心理,由此亦可以看出小说中的观音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性。《西游记》的这种民间性从一个角度证实了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民间世代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妙善故事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化观音本生故事,是观音信仰中国化的一个标志.妙善故事最初是以民间故事形式流传的,在隋唐之前就已经广有影响,<香山传>碑文进一步促进了故事的传播与完善.它的形成,与自古以来孝能感天的理念、唐宋狂热的观音信仰风气、宋代对神祗独特的认知方式以及香山寺浓厚的观音信仰环境有着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