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的关健阶段,活泼好动是这一年龄段的基本特征.参加体育运动就难免会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足球、篮球等体育运动.本文通过归纳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对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减少损伤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初的然而却是最重要的活动。我们要认识事物就必须通过观察,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  相似文献   
3.
孙晓艳 《理论界》2010,(2):93-94
"知行合一"具有贯通阳明心学整个体系的地位和意义,以此命题所遭遇的难题入手方能洞悉阳明心学根本困境。"知行合一"难题根源在于阳明浑然合一的心学体系一味强调同一,而缺乏对知与行对立面之间差异性的分析,因而不能解释现实中知行分离的情况。这正是阳明心学的根本困境,贯穿其理论始终。在作为其理论前提的"心即理"这一阳明早期提出的命题中便开始孕育,更是对作为其统帅和根本依据的"致良知"思想本身之困境的暴露:漠视知与行、求知对象(客观知识)与求知行为、道德之理与万事万物之理、道德法则的社会与个体维度、知识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因素等诸多对立面的差异性,在不加以分析澄清各种关系的前提下,通通归置于"良知"旗下,以自我心灵作为判断是非道德的唯一标准,这并非真正的浑然合一,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一种混淆。最终结果是导致知与行在现实中的终极断裂,良知之"致"亦无所依托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论述英语交际能力的社会需求及其与语言学习的关系,提出从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句型结构,从教材、教法及测试形式的改进等方面,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消费,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拉动一直不大,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对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判断 市场总体上处于平稳运行状态。1990--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速度一般都在10%左右,整体上呈平稳运行态势。市场商品供应进入低水平相对过剩时期。从我市目前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产品积压、滞销的多是质量不高、货不对路或质量较好但价格奇贵的商品,而适应当前居民消费水平的部分市场畅销商品仍显不足。市场发展仍…  相似文献   
6.
孙晓艳 《社区》2013,(4):34
2012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街道建立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机制,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进一步维护了辖区的"大稳定"。组织街居干部、社区党员、义务联防员、和谐促进员、信息员、社区民警收集社情民意、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建立了"大排查"机制;在街道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亲情调  相似文献   
7.
奥康纳以“第二重矛盾”理论为基础,提出改良环境工业以化解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方案.保罗·柏克特从理论根基、思想逻辑和方案设计三个维度对奥康纳“环境工业批判”思想的激进批判,实现了三大方面的超越:从外部嫁接到内部发掘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内涵;从资产阶级生态技术主义意识形态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转型实践;从阶级力量的淡化到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新政治维度的激活.同时,柏克特激进的“环境工业批判”思想也由于缺乏“去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现实途径设计,难逃“绿色乌托邦情结”的指责.  相似文献   
8.
孙晓艳 《兰州学刊》2009,(11):31-34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其扎根的土壤,也是中国历史上实践意识的选择。而今,西方社会面l描金融危机,而中国正别无选择地加入世界资本运动的现代化过程,这一现实更需要我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理论的“自觉”。文章以此为契机,分别从马克思哲学革命展开的基本问题域、根本问题及其真正性质与意义反思并解读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实质与根本解决道路,以期为从根本上认清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自然相对立,进而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内在的生态维度。柏克特认为上述看法的问题在于,不了解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位置,也没有抓住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这些核心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刻根源则是没有领会历史唯物主义对待自然的方法之根本特点。柏克特由此出发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批判意蕴之揭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的"生态批判"思想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