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重点对中国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政治衰败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剖析。作者认为,清王朝政权结构的脆弱性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内部动因,而西方文明的挑战则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外部动因。辛亥革命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扼止政治衰败的过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应对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过程进一步加深,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各种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北京大学孙立平首先我想讲一讲城市化进程中的抑制与城市化的动力之间的紧张张力问题。现代中国的统治弹性实际上是和大量农村人口的存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回顾历史就可以看出,“大跃进”造成的灾难性局面很快结束,“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论科举制对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及其演变之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文章集中论述了职业官僚系统与皇权的关系;士绅阶层的崛起等问题,并从政治中心与意识形态中心的合二而一;科举制与社会流动等方面阐释了科举制与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复杂关系,指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调适能力增强和当现代化课题提出时未能做出有效回答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出现,是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产物,一个是世界金融危机,另一个是中国本身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的过程,而这个转型迟迟转不过去。尽管我们目前的经济问题是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与其说是与美国今天的问题更相近,不如说是与历史上那些传统经济危机的问题更相近。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通过社会变革、社会改造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走出大萧条的条件。我们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最大的机遇,就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下决心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J/ψ+一个喷注的单举产生,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框架下,给出了此产生过程的完整次领头阶修正,其中喷注采用了anti-kt算法。考虑J/ψ不包含在喷注之内的情形,最终得到了此过程的完整截面。计算结果表明,此过程在实验上是可探测的,并且发现对于色八重态长程矩阵元,不同理论组在J/ψ单举产生过程中拟合得到的数值,在J/ψ+一个喷注单举产生的过程中并不一致,这使得进一步检验J/ψ长程矩阵元的拟合成为必要。随着未来J/ψ+一个喷注单举产生的实验数据的出现,可以做一个多过程拟合,从而得到更精确的长程矩阵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王朝周期中的重建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科层式的集权帝国和分散的小农经济为持征的中国传统社会,自秦至清,绵延两千多年,成为世界文明史中的一个奇观。对此,学界已经有了极多的探讨,但未解释清楚的问题仍然很多,本文拟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探讨。在此之前,有必要对两个有关的问题做一简要的说明。第一,本文使用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学界约定俗成的但又较为模糊的概念,确切地说,这里的“传统社会”是指从秦到清的帝国时代。之所以使用这个概念,是想避免用“封建社会”来指称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民族性格就是指一个民族的群体个性,是一个民族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斯大林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在这里,斯大林指出了构成一个民族的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共同的地域,二是共同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8.
迈向实践的社会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在经历了短暂的原始恢复与激情喷发式的扩张之后 ,终于回复到理性探索之途。若干年来 ,社会学理论研究观点纷纭 ,著作杂现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 ,中国社会学界观点林立、却学派乏陈 ,乃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许多学人的研究趣向或者注重对西方社会学派的引介 ,或者沉醉于对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搬用 ,然而却忘记了自己是站立在中华民族土地上的一个普通学人 ,忘记了应立足中国当代实践做原创性的社会学沉思。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反省 ,对社会学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追问 ,提出建构“实践社会学”的理念。他认为 ,过去的那种静态研究旨趣 ,无法解释中国社会实践中的许多悖谬式的社会现象 ,只有运用动态的实践社会学的框架才能科学地分析与诠释当代社会的实际问题。本刊记者就“实践社会学”问题对孙立平教授作了专访 ,在这篇访谈中 ,孙立平教授就实践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作了细致的说明 ,现予全文发表 ,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非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非西方社会的国家形成在1975年的时候,梯利曾经指出,世界形势的变化已经使“我们从欧洲历史中建构出来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很难再次重现”。无论是战后的历史,还是对非西方国家所做的学术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看法的正确性。最突出的一点是,国家由以形成的国际背景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首先,关于国家形成的假设所强调的是战争在国家行政机器和抽取资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