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吃草莓。每次爸爸妈妈给我买回草莓,我都吃个没完,从来没有厌烦过。一向关爱我的爷爷得知我爱吃草莓以后,就在菜园里留出一块地,栽种了一片草莓,施  相似文献   
2.
在广大乡村,特别是山区,林业对于乡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林业发展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针对贫困山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林业发展必须与山村经济发展要相互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氨氮、COD、难降解物质浓度高等特点,开发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脱氮-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研究了不同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其COD、BOD5、NH3-N、E 260(紫外260 nm处吸光度,代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2%、87.2%、75.3%。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自利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公共政策目标的虚无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冲突问题以及公共政策价值中效率和公平的两难选择问题.科学梳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有助于加快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点的双重价值取向,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公共政策方案的选择和评价。幸福学的研究为公共政策的价值重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国的公共政策应将幸福确立为终极价值取向,从而形成由幸福、效率、公平构成的三维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自明人张綖分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后,论者多奉其说,沿用至今。两宋之间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清人王士祯甚至推其为婉约之宗。但是,清人沈曾植却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菌阁琐谈》),直说其词与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同调,而与婉约派的秦观、柳永异趣。持这一观点的,明清两代还大有人在,如:明·孟淑  相似文献   
7.
1985-1995年的中国比较文学繁荣是伴随着20世纪末的世界文化转型与第三次中国文化转型的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形成的。具体条件包括: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方位内通、交流与对话;寻求跨民族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与对话的现实要求与历史必然趋势,20世纪末学科走向综合与跨学科教育的时代潮流等。1985-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繁荣的标志是: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教材研究的迅速发展;学术组织与活动的迅速发展;理论译介与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特征是:重应用研究,轻理论探讨;氛围活跃,队伍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8.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人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个人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本质是什么?实践又是怎样形成人的本质呢?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肯定人、确证人,生成人的现实性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解决。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使人不断超越,否定现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具有理想性特征。这体现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距2003年高考还有不到2个月时间。高考改革如何继续推进,今年高考与往年有哪些不同?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清。记者:高考是牵动千千万万家庭的一件大事,请您谈谈今年高考考试和录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林: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招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高校招生工作总的任务和要求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完成高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解释"本土化"概念入手,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对在华基督教本土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考察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进程,对理解明末以来天主教在华的历史状况,以及进一步探讨天主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