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变通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法律变通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是民族平等权的有效保障。法律变通能够巩固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国家认同,有效推动政治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实现差异性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乡镇政府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乡镇政府的未来应定位于服务型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可以从调整乡镇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乡镇政府的职责和改变旧有的资源分配模式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石。从2005年到2015年,政府公信力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来,政府公信力建设始终是政府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与此同时,公务员行为失范,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软肋和短板。未来一段时期内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主要是正确认识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以及简化和精化政府公信力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4.
"分权"与"制衡"在整个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论体系架构中有着不同的角色担当,"制衡"才是这一思想的目标指向与最终诉求所在。以对分权与制衡原则这一新的解读为逻辑起点,通过厘清"制衡"学说的历史脉络,并经过中国政治语境下的现实审视,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