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主观幸福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的1 354个样本农户的数据,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在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以及采用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家庭更为显著;(3)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纵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横向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其中,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感对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采用大型平台电商网销途径的农户均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而社交电商网销路径主要通过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接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机会;加大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发挥四大网销优势,重点发挥大型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统计数据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中存在数据滞后、更新缓慢等问题,大数据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在构建大数据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使用爬虫技术从互联网获取33个乡村称号的47381个微观数据,并运用分词技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统一格式的处理和存储。在实证分析中将指标体系拓展为标签体系,对2020年中国省级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通过拓展乡村大数据源、使用新算法等,能够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实施二十余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历经了以“筑基架梁”为特征的体系构建阶段,以“包容普惠”为特征的持续推进阶段和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深入发展阶段,实施重心已从“有没有”“均不均”向“优不优”转变。将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置于充分不充分、均衡不均衡、满意不满意三重维度中加以审视发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差异呈现σ收敛态势,但仍面临不充分、不均衡、满意度低等诸多挑战。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推进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评判标准,诉诸基本公共服务由效率优位向质量优位转变,良性驱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