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敬婕 《浙江学刊》2008,(2):212-217
本文以作者对北京市十所高校进行的主题为"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发展"的调研框架为主体,依凭社会性别理论、文化批判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根据媒介形态指标、两性形象指标、两性角色指标、两性关系指标和性别观念评价指标,分别从"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大众传媒塑造的'时尚美'"、"大众传媒反映出男女两性价值实现之差异"这三个方面,考察了大众传媒环境与大学生通过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
谈论中国的当代艺术,避不开一个圈子和一个人物。 1984年,很多人开始零星地暂住圆明园废墟上的福缘门西村和挂甲屯一带,随后一批批所谓前卫艺术家纷纷来圆明园寻找精神的桃花源。到了1990年,圆明园画家村最早的成员方力钧等人开始在圆明园租房画画,“圆明园画家村”的历史也从这一年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沟通中存在四个认知差异:单向时间与多向时间、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沉默的意义。正确认识跨文化沟通中的四个认知差异,有助于消除管理障碍,加强团队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效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思潮吸收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所长,采用"自然"与"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对相关文本展开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批评领域一个独特的分支.本文试图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思潮和实践作一个阶段性的概述,从国际视野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入手,重点突出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包括批评的源流、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
“剩女”一词的出现,传递出当下媒介文化对这一群体的负面价值认同。本文从“名词化”、“被动化”、“反转”、“错置”等角度,分析了媒介意识形态机制对“剩女”一词的制造,探讨了由此带来的“剩女”群体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