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72.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行事做人,总须气象宏大为好,纯阳有刚者最为难能可贵.有豪迈姿态。古来文人,无不在气势上痛下工夫,由字知人,亦可知其人的气势豪迈、为人大度与否。气势宏大、结构谨严者.其人必心胸豪迈,做事有头尾、有始终.足可以信赖。然对人的判断,终归在人不在字,在气不在言。而少年前程远大,绝不可少了峥嵘豪壮气派。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政治上有争议的人物,但是,曾国藩的人品,人格,远见卓识,治国之策,治军之术,治人手段却被公认为指导做人的智慧金典。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刊将从本期连续《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127.总须有勤敬二字 凡欲使自己的天赋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须使才华依托在勤敬两般品格上.身怀勤敬二字,即便是愚人,也会有圣贤智者之风.一人得勤敬便似圣贤,一家得勤敬则会兴旺,就有一团和气,兄弟合力,无坚不摧,无往不利,要修得内心的完美,须在勤敬两字上下一生一世的功夫.若只在一字上下功夫,则只能取得一半的成功.光有勤字做不了大事,还须通过敬字来广泛地获得他人的配合和帮助.骄傲的人之所以失败,在于他行事不再肯勤奋吃苦,又远离了众人的帮助,英雄可主导历史的方向,却需要千万人的力量做他的车轮.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 《决策探索》2005,(12):86-87,92
中国向来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作为友道至高境界,但实际上,不但“富贵不相忘者”极少,而能够“同患难”的就更是少而又少。曾国藩在湘军中灌输一种灵魂,就是“生死不弃”,这也是湘军这个团体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曾国藩认为说得到,自己也必须做得到。.他进驻祁门险地就是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时,他又让幕僚们离开这个生死之地,颇有点独行侠的气概。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 《决策探索》2005,(11):79-80
第二策曾国藩治人谋略:善治者。乃是强者治人要有谋略。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曾国藩主张善治。认为善治者。乃是强者。人生本来就是需要谋略的。而善治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战术。  相似文献   
6.
静中细思     
曾国藩 《领导文萃》2014,(4):104-104
正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  相似文献   
7.
200、人不可无良友也 他们是你的另一个生命,良友都该是善良而睿智的。当你和他们在一起,会所得很多.许多事情也变得顺遂。其他人看重你,或许会是因为你的良友的价值,你须善用这种价值。一位真正的朋友只有心中觉得你好时才可能当面也说你好。要打动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真诚无私地帮助他.如果能以朋友待人的方式待他.所得会更多。我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 《决策探索》2005,(10):81-82,88
曾国藩的治人之道,常常是与自的外王之气结合起来的。曾国藩在《感春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外王”思想:  相似文献   
9.
功名中人说他淡薄功名,那多半是假的,不要相信他。功名有家国之念,有个人私欲。前者以节气凛然亮于史,文天祥是。后者是历史小人,多不见正传。要写出光辉千古的文章.胸中少不得一团正气,否则文气也偏枯竭,阅历来名家名篇,其作者的忠直耿介无不清晰可见。如果你想留名千古,不论以事功以文章,都得以节气为先。气不存则人不存。  相似文献   
10.
与李眉生书     
曾国藩 《船山学刊》2003,(3):122-122
申夫新刻之《聪训斋语》,与吴漕帅所刻之《庭训格言》,不特可以进德,可以居业,并可以惜福,可以养身却病。阁下重听之恙已全愈否?如尚未愈,除酌服补剂外,似宜常常看此二书,以资静摄。昔年曾与阁下道及逆亿命数,是一薄德,大约读书人犯此弊者最多。聪明而运蹇者,厥弊尤深;富贵得志之人,亦未尝不扰扰焉沉弱于逆亿命数之中。惟熟读《聪训斋语》可去此弊。凡病在根本者,贵于内外交养。养内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方,久久自有功效。近将张公书告舍沅弟及儿侄辈,兹并以奉勖。与李眉生书!清@曾国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