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成为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本课题组就石家庄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石家庄市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已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的就业渠道,大大缓解了该市的就业压力,但在开辟就业渠道上尚大有作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要点赵怀让,李新年本世纪最后五年,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改革措施出台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抓实干,确深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我们认...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06年1月7日,河南发展高层论坛以“河南经济发展的盘点与展望”为题召开了新年年会。来自社会各界的150余名代表听取了10余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专家们围绕“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6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发表了看法,既有对“十五”工作的总结和盘点,也有对当前河南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更有对今后河南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社科联召开省会理论界"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三个代表"的论述具有新的丰富的内涵:独具特色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从新视角对党建要求作了新概括,深化了对坚持党的性质的认识。"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与会代表表示要提高坚持"三个代表"的能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精神。  相似文献   
5.
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市场在配置经营管理者这一“特殊资源”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支稳定、健全、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关系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根据河南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必须构筑四位一体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的亏损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三分之一盈利,这是目前最流行的评估.如此严重的亏损,从经济上说,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政治上看,职工生活水平下降,失业增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如何使亏损企业尽快地扭亏增盈,走出困境,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关系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总结了河南省一些单位和企业近年来在探索实施再就业工程过程中的有益做法,并结合河南实际,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升温,公有住房使用权的价值凸现。天津市的住房置换市场经历了1996年前的无序自发行为——1996年开始公房置换试点——1998年规范放开公房置换市场的“三步曲”。在公房置换自发阶段,在大量的置换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由供需关系确定的使用权交易市场价格。这种约定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研讨会综述李新年,阎恒,杨卫,刘自军1994年4月25日至26日,由河南省体改委、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日报社、省经济学会、中共汝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加快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研讨会”,在河南省汝州市召开,来自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把诸多研究意向综合起来,大致有这样的两种意见:一是从企业作为文化反映出来的东西,进行总结概括,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五理理论的内涵进行界定、解说;一是从企业管理科学的角度,站在经济、政治及哲学与文化的交汇点上,把其作为拉个甚理科学理论发展的新视角,进行探究、闻目。对这两种研究趋向,我们较倾向于后者。其理由是,作为企业文化,正象许多研究指出的,并非是到了今天才在企业里产生,其无论优劣,都是和企业同生共长的,只是人们早没有给与注意,仅是在不自觉中利用它。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