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
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规定公允价值可用于会计要素的后续计量。本文认为,对资产、负债进行后续计量能够反映其动态信息或真实价值,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对于后续计量调增的当期收益不应当征税;调增的当期收益可以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但不能用于利润分配;对于后续计量出现的问题应当在附注中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2.
战略差异可通过经营性动机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提供。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战略差异对公司商业信用提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差异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商业信用提供,平均而言,战略差异程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公司商业信用提供减少约6.5%。机制研究发现,现金流波动性是战略差异影响商业信用提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地,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加剧了战略差异对公司商业信用提供的负向影响,而公司竞争地位的提高可以缓解这一影响。因此,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当关注企业战略差异对公司流动性造成的负向影响,减少商业信用提供,为企业发展储备必要的流动性,但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不确定性和竞争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首次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该项准则于2007年正式实施.本文采用实证统计的方法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