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化力是指综合国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它是与综合国力中的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等相对而言。精神、文化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渗透性和长期性的要素。在综合国力诸因素中,文化力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影响国家的发展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当前,正确认识文化力的内涵,把握加强文化力建设的良好机遇和时代背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和公民迫切需要行动起来,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在反思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具有后现代情境的生态主义为生态行政理论提供了实践理性的基础.生态政治的核心价值和现实偏向以及行政生态理论的历史发展,均催化着生态行政理论的萌芽.由于概念认定和价值趋向的差异,以及范式转换和治理领域悖论的存在,生态行政研究亦呈现出分化、多元化与发展的困顿.生态行政理论应在整体性与共生性的原则下着力提升治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必要的多样性,以应对环境领域日益严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集中于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通过对秩序形成方式的类型学分析,可以在制度层面上梳理出协同治理的制度定位,即不同于行政规制、权力外包与市场自决的自组织秩序模式;通过对治理理论发展与治理方略的比较分析,可以在行为层面上梳理出协同治理的结构维度,即依赖于部门合作与公私合作双向有机整合的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从行动者网络的微观层面分析合作行为发生并得以维系的条件,以合作型社会的建构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较为明晰地表现为两大运作路径:城市化和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实现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亦为工业化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现载体。然而,现行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囿于技术理性泥潭,无法自拔,虽带来巨大的建设成果,却也陷入了生态环境普遍性恶化的窘境。因此,如何对城市生态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杨华锋博士、刘祖云教授以地方性知识在传统社区所表现出来的生态价值为分析视角,探寻了遏制消费型生态危机、塑造和谐城市的不竭源动力。余敏江副教授从利益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象征性治理的形成机理及其消极影响。施从美副教授则从政府购买生态公共服务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生态治理上的失灵及化解之策。沈承诚讲师从理念、利益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了都市圈区域生态治理失灵的根源,并探讨了应对之策。上述论文成果虽存在视角和知识结构的局限,部分观点亦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作者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城市生态问题的治理研究方兴未艾,希望更多学者积极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抓住的重点,包括的层次及构建严密的内控体系,加强内控主体"人"的控制,强化外部监督,建立良好的信息体系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强化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6.
英国工党是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工党无论是在野,还是执政,对一体化都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姿态,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这种姿态逐步表现出务实的亲欧政策的倾向.工党的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转变是由于英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外部坏境等原因决定的.这种亲欧政策的倾向是限制在不损害英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并且这种倾向将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8.
社会协同的理论聚焦与实务演练既为公众参与提供制度化路径,又为政府负责提供价值性目标.在社会协同实践过程中,行政权力的工具性、渗透性与协商性决定着权力的“中心—边缘”结构.在此结构基础上,官僚制组织的集约化行为一方面巩固与强化着“中心—边缘”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官僚主义的弊病.在文化流向层面,极端现代主义统合下的技术理性崇拜与工具主义信仰,造成社会管理系统简单化的思维与确定性的追求,继而削弱了多元化的政治认同与社会价值目标,致使社会协同的实践成为幻影.  相似文献   
9.
工业社会时期理性官僚的非人格化趋向,强势官僚制对共同体结构的固化和对技术理性的膜拜,造就管理行政无法避免行政人员的道德错位,"行政之恶"现象滋生蔓延。为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在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的审视下,对管理行政及其科学管理范式进行细致地反思与批判,在服务行政本体论的追寻过程中,探求道德社会的建构逻辑;在伦理觉识与启蒙过程中,通过道德管理实现对社会管理价值体系与行为逻辑的修正,建构由道德权威统合下的社会秩序网络。  相似文献   
10.
杨华锋 《领导科学》2012,(11):18-20
诚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却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一般而言,社会秩序是指在一定规则体系的基础上社会系统运行所体现出来的有规律、可预见、和谐稳定的状态,是社会微观主体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