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杨彦玲  师芳芳 《职业时空》2012,(6):58-59,66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何构建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延安大学医学院狠抓教学质量管理,构建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家白先勇和美国作家福克纳都是时间意识极强的作家,他们在时间的向度上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拥抱过去,拒绝未来.这使他们的作品有着趋同的主题指向--都在为传统文化的没落唱挽歌.对传统文化的消亡,白先勇更多的是无奈的感伤,而福克纳却在冷静的反思中,思索人类的生存困境.对两者进行深入比较,可以窥见不同文化背景和创作个性在作家身上所体现出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杨彦玲 《决策探索》2010,(12):74-75
在中国编辑学会成立15周年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意产业没有创意,文化产业没有文化,热热闹闹但没有东西,没有文化品位,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是我们编辑的责任。”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出版业中存在的问题。文化产业没有文化,这和编辑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谈白先勇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兼与普鲁斯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是一个对时间极其敏感的作家,时间作为一条主线,几乎贯穿了他全部的小说创作。对时间意识在白先勇的作品中的体现进行梳理,并进一步追溯这种时间意识产生的根源,可以看到当白先勇接唱出中国文学的伤时情怀时,他的小说就在根本上成为中国文学精神的现代延续。以时间的处理方式为切入点,将白先勇和普鲁斯特两位中西方著名作家的时间意识异同进行了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