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林子铭  张金隆 《管理学报》2009,6(12):1601-1607
以苏东坡的诗词来分析他的谋略管理认知缺陷,并解释其仕途的困境;结合近年来脑部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以及主管智能与多元智能研究,来解释谋略思考者的脑力;最后,建议以脑部科学与认知科学为基础,重新整理分析中国的谋略管理精华,以产生新的谋略管理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的决策风格问卷,测试海峡两岸高阶管理人员的决策风格偏向。结果发现,相对而言大陆高阶主管比较呈现指示、结构及左脑型思考;台湾比较呈现观念、模糊及右脑型思考。总结过去的研究,发现华人的决策风格对于模糊的容忍度较低,因此,建议华人企业采用策略决策支持系统应该选择可以补足其弱点,而不是只采用适合自己决策风格的系统,也建议高阶管理教育应该重视观念决策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施永裕  林子铭 《管理学报》2009,6(8):1019-1028
透过具公信力的国际调查机构的国家数据的分析,找出世界各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整体模式明显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其中,数字机会指针、电子化社会准备度与IDC信息社会指针3个信息社会指针与人类发展指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各自达到0.93、0.84与0.89.可以推论各国的人类发展指针受到信息社会程度的影响.然而再进一步看这3个信息社会指针与快乐程度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强,各自的相关系数为0.46、0.64与0.61.同样地,这3个信息社会指针与主观幸福感也差不多在同一水平,各自的相关系数为0.52、0.62与0.57.这说明人类的快乐与幸福的主观认知,不全然建立在有形的信息建设上面.信息技术是生活质量中快乐与主观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使用信息技术来增加人类的自我价值观的议题,在最后的结论有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