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写道:“音乐,以其性质和魅力,在诸艺术中立于无与伦比的地位。”然而,音乐的美感何在,人们如何欣赏音乐,却成为音乐美学上的一大疑难。本文试图就意象与音乐欣赏的关系,意象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避暑     
论文从衣、食、住、制冷物品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唐代时期人们的避暑方式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人的暑天生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象似性的两个原则,即时间顺序象似性和空间顺序象似性,对英汉句式的翻译进行解读,揭示英汉语言在象似性的原则下语言结构是如何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对等,以及提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原文效果的重现。  相似文献   
4.
近代乡村建设运动萌发于1904年翟城村村治,延续至1950年平教会四川乡村建设活动,形成近代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知识分子迁往乡村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激发了更多知识分子对超越权力系统之场域的实践与跨越阶层藩篱之群体的关注。他们突破传统士人议政、问政的舆论禁锢,从坐而论道走向起而躬行,从上书议政走向公开协商,广泛参与乡村建设,汇聚群体力量,掀起农村问题讨论之鲸波,蔚成乡村建设行动之浪潮,摆脱知识分子的精神独善困境。在抗日救亡之际,知识界在探寻国家出路的过程中,回归公共性话题,体现出与传统士人有别的学术传承的实践性、政治品格的独立性以及价值目标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柳敏 《办公室业务》2013,(12):41+4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作为国家,必须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承担着教育未成年人的使命。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图书馆事业,对于社区图书馆为未成年人阅读提供有利服务有很多感想和经验。一、未成年人的教育现状和阅读特点(一)未成年人的教育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社会以及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教育的关注度日趋增加,因此,目前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未成年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代农村移民与青岛城市文化(1891~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岛居民的城乡、籍贯、职业与性别构成来看,青岛是客籍的天下,而城市移民中以山东人尤其是男性农民为最多,他们传承了山东传统文化的忠实与进取,社会习俗的守旧之风与乡土文化的质朴与耐劳,从而赋予近代青岛淳朴自然、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相似文献   
7.
柳敏 《唐都学刊》2004,20(6):28-31
唐代前期,安西四镇虽经多次废立,但屯田却历经多年不辍。这一过程虽然加快了边疆的开发,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但由于这一地区常年战乱不断,环境恶劣,加之驻军耕战并作,因而屯田的收益并不能保证解决军粮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乡下人”一语大抵滥觞于明代的民间文学,是城里人对来自农村或集镇之人的俗称或农民的谦称,明清小说对其识见浅陋的描写和自卑谦恭的刻画,显示了城乡个体之间的心理落差,但尚未呈现出对乡下人的整体透视与排斥.20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在探求国家命运的文化反思中,重新检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农民,将“乡下人”群体纳入城市主流舆论中,原本着眼于居住地域或职业的群体称谓,逐渐被赋予愚昧、落后的文化标识.在青岛,乡村的破败、枯燥与乡下人的困窘、浅陋成为城市人的集体记忆.“乡下人”话语在近代青岛的聚焦与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城乡间继经济发展、生活形态差距日益扩大的同时,城里人与乡下人两大群体间逐渐疏离.  相似文献   
9.
城乡关系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也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海外学者关注晚清时期的城乡关系,强调城市与乡村间的紧密联系;国内学者则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城乡经济上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并强调社会认同方面的城乡疏离.近代城乡关系研究尚待在古代城乡关系、近代城乡转型动因与城乡互动特点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在研究视角与区域的多元化上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利用案例作为课程教学工具,兼具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案例教学已推行多年,取得了实效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局限和问题,本文在结合实际基础上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