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  吴明 《决策》2010,(12):I0002-I0005
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五年计划也随之画上句号。 合肥在“十一五”发展历程中,狠抓工业立市、招商引资、县域突破和创新推动等战略,有力推动了产业迅猛发展;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升了综合承载力;狠抓对外开放,成功地吸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来肥发展;狠抓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发展,大建设,需要大环境作保障。为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打造高效政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合肥于2006以"商鞅变法"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效能风暴。在这  相似文献   
3.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旵  吴明 《决策》2011,(5):I0002-I0005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并详细规划了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的未来发展重点。中央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相似文献   
4.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凌明  汪名旵 《决策》2010,(1):I0012-I0015
合肥的冬天,寒风凛冽。但随着2009年主要经济数据的出台及总体经济运行态势的确定,合肥的发展令人如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决策部署,整体经济快速回升,发展态势积极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392.68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2个和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决策》2011,(6):I0002-I0005
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它不但反映着城市居民享受发展成果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旵 《决策》2009,(10):I0016-I0019
合肥,古称“庐州”,自秦代置县以来,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合肥解放,同年2月建市。1952年,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60年的时光荏苒,60年的铿锵足音。从建国初期不足5万人的小县城,到如今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合肥60年来一次次突破城市空间、社会经济、生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高墙”,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7.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07年以来,合肥市始终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的发展理念,奋笔疾书合肥民生事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又好又快实施,民生年年有改善,百姓处处得实惠,在构建和谐合肥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总结近年来合肥县域发展的经验,一个基本方面就是以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大以城带乡的力度,充分调动三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依托省会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市县之间的融合发展、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旵  吴明 《决策》2011,(1):I0002-I0005
“十一五”时期是合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活力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合肥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多措并举,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突出“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主题,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等系列战略,推动合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35个近年来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率先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合肥是全国7个试点省会城市之一。正如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所说,“确定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条件很高,合肥成为试点城市本身就是对合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更是一种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