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随着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与程度加深,农村养老体系的构建变得愈益迫切。基于中部三省调研发现,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可分为行政福利型、资本产业型与自组织互助型三种类型,其分别陷入到政府中心、市场中心与社会中心的实践困境。从嵌入式福利治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农村养老模式选择应嵌入社区,由社区统筹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医疗机构等多元主体。具体来讲,针对可自理的老人,在积极老龄化的原则下由社区动员内生积极分子,并将其组织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在政府对设施进入投入的情况下由社区从内部聘用兼业型护工、借助专业组织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并与基层公办医疗机构对接进行医养结合,这一模式可称之为多边嵌入式半市场互助养老,其优势在于养老服务的低成本、高质量以及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对比可在中西部普通农业型地区进行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市场社会转变的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经历变迁,各阶层组成部分以及所占比重相应发生了变化,农村边缘阶层为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下层位置的群体,对于解析社会结构性质与现实社会问题至关重要。传统时期农村社会地位的划分主要以道德与伦理为标准,边缘阶层为在家庭与社区层面未能达到公共道德规范要求的群体,他们对主流规范有着一定的认同以及存有为共同体再接纳的空间,因此对社会秩序稳定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在经济社会快速分化的转型期,村庄社会地位的划分主要以经济收入与财富多寡为标准,“新边缘阶层”主要为缺乏市场能力与家庭劳动力数量少的低收入阶层,他们之所以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底层在于既无法将仪式事务办得体面又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中被动的向内收缩。“新边缘阶层”日益被主流结构强制甩出,从而积攒起负向情绪,增加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冲击的风险。为防止社会结构愈益紧张,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201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更换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剔除特定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进步上。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