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一种变系数部分线性模型扩展了传统的明瑟人力资本收入函数,并提出了对明瑟函数中“平行性”假设的一种检验方法,以分析个人教育收益率如何受到工龄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1991、2000以及2004等年度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中不同工龄的人们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区别,其中人教育收益率最高的始终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参加工作的群体。对导致我国教育收益率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期恐怖主义的特点与国际反恐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恐怖主义出现了新的特点 ,这些特点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而国际反恐合作的关键则是树立新安全观 ,反对双重标准 ;建立合作反恐机制 ,反对单边主义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王明进 《统计研究》2008,25(6):83-87
 本文考察了基于谱估计的拟合优度检验在判断时间序列鞅差性质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利用Wild Bootstrap来近似该类检验统计量渐近分布的方法,通过模拟试验揭示出新的方法改进了检验的水平并提高了其功效,最后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分析实际金融数据时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外交政策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很多人忽视美国外交政策的传统。但实质上 ,美国有一个成功的国际关系史 ,执行了精明的外交政策 ;美国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有其深刻的国内根源 ;美国在历史上也不断地卷入战争 ;同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及拉丁美洲诸国的关系也很曲折 ;因而历史地看外交政策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冯永利  王明进 《国际论坛》2013,(3):32-37,8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欧洲的外国移民大量增加,形成了不同文化族群在欧洲共存的状态,也为移民的治理带来了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相继采取了多元文化政策,尽管多元文化主义声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种文化平等共存,但其实施结果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造成文化区隔,刺激了欧洲极端排外势力的增长,并导致了少数族裔长期居于弱势地位,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引发社会骚乱的一大根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非线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兼有全局和局部特点的新的预测模型, 通过数值实验探讨这一模型的性能和特点, 并给出对太阳黑子数据较以往文献更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作者提出的GARCH-X的框架,将以往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基于金融资产的最高、最低、开盘和收盘等低频价格信息的波动率静态估计,统一地扩展成对波动率的动态预测模型.通过对上证指数近十几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并借助于对波动率的高频估计和预测评估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揭示出合理地利用价格极差及开盘价的信息可以显著地提高对波动率及风险价值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干涉主义     
20世纪即将逝去,对何时卷入另一国内政的国际共识也将成为过去。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和鼓吹,美国和北约就实际抛弃了联合国宪章严格限制对地方冲突进行国际干涉的原有规则。它们这样做有利于建立一个模糊的新制度,这个新制度对军事干涉更加容忍,但缺少强硬和严格的规则。所出现的规则与其说是西方经过审慎思考和事先协议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其在事后加以合理化的产物。 抛弃旧的反干涉主义结构的代价如何,现在还不清楚。用一套模糊的、尚未成形的、特定的原则取  相似文献   
9.
王明进 《领导文萃》2013,(21):25-27
有着近2000万党员的苏共.对于苏联解体居然未进行任何像模像样的反抗。党员和公众或者隔岸观火,或者幸灾乐祸,或者积极推动事态的发展.甘当自己此前为之奋斗付出的国家掘墓人.足见公众对苏联的未来完全丧失了信心.只能以代价惨重的剧变来变革社会。重塑国家的未来。因此.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是民心尽失的结果.丝毫不值得人们为之惋惜。  相似文献   
10.
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共,对于苏联解体居然未有像模像样的反抗。党员和公众或隔岸观火,或幸灾乐祸,或积极推动事态发展,足见公众对苏联的未来完全丧失了信心。因此,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是民心尽失的结果。倒是各国执政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建立起公众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政治信任转型失败导致苏联民众信心的溃散。在传统政治信任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