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分析罗源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今年年初,国家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本次汇率并轨是官价向市场调剂价靠拢,由1993年的官价1美元兑5.8元低于8.7元,人民币官方汇率一次性贬值50%,是人民币贬值中幅度最大的一次。全国统一的银行间...  相似文献   
2.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金水区作为郑州中心城区,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在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区委、区政府专门组成考察组赴中部六省20多个城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指出推行教育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一步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汇率变动的原理分析罗源潮陕西省社科院从1994年开始,我国已相继实现了汇率并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因此,了解和研究汇率变动的规律,是既新而又现实的课题。一、外汇。外汇与汇率1.外汇一般被人们理解...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泰国货币贬值引发的世界性汇率动荡,使各国货币管理当局以及研究界对汇率政策的选择产生了左顾右盼的忧虑。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自由化要求各国货币兑换的条件日趋自由;另一方面,货币的自由兑换又受投机因素的影响,使经济尚还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大起大落的市场波动。本文试图通过对二战后世界主要货币比价变动的历史和货币比价在经济上所反映的逻辑关系,来阐述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是否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政策选择的观点。一、战后世界主要货币比价变动的历史1944年7月,英、美、中和其他共42个国家的代表,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罗源新杨尧忠引进和利用外资,特别是积极大胆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量在发展中国家中一直处于前列,取得了积极成果。这期间,外商对华投资也发生了两大变化: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城市,大多数患上了城市病且日趋严重。这些城市是"人满为患"吗?只能靠行政手段调控人口吗?本文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回答了这些问题,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提出只有经济因素才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然后基于生产函数将这一观点进行了数理表达并代入北京的数据进行了论证。以这些分析为据,认为主要用行政手段调控人口是不合理的,中国大城市的城市病的直接成因不是人满为患而是"人挤为患"的情况下政策失当,正确的调控方法应该是以业控人、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8.
高校扩招后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对设计艺术教育影响很大,应正确把握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动向,有效防止教育偏差。本文从专业教学角度,分析与思考一些有共通性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对应措施及办法,以期引起共鸣与共识。  相似文献   
9.
幼儿汉字教学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从古代“取士做官”背景下对于“教什么字”的高度重视,到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冲击下对于“教”与“不教”的争论,再到当代治理“小学化”问题视角下对于“如何教”的讨论,幼儿阶段的识字教学始终处于备受关注的地位。当前,应立足于传统经验与现代理论的有机结合,从文字学视角理性认识汉字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谈字色变”;同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汉字教学,从而实现弘扬幼儿汉字文化教育与防止“小学化”倾向并行不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生死观是人们关于生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东西,也是伦理研究、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对于生死,中、西方既有相同的关照,也有不同的解答,文章在对中西传统生死观进行伦理审视和阐释的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了揭示和梳理,并试图为我们确立一种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合乎人性发展的新的生死观提供理论依据,为当下人类如何认识生死、如何面对生死、如何超越生死、如何优雅生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