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皇帝与代管家──朱元璋废相后的明代阁权之争及其批判谢景芳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最突出和关键的问题,便是朱元璋1380年废除宰相制度。因为此后明代政治制度的一系列变迁及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排挤与权力争夺并进而造成的政局紊乱和社会动荡,均与此密切相关。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而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受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因而对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的意见关系、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盈余管理与其他审计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进行回顾,并提出了今后还需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彼得一世改革特质与俄国现代化方向李朋,谢景芳彼得一世的改革,被认为是俄国“现代化”的肇始开篇。在俄国的发展史乃至世界发展史上,无不留下彼得一世及其改革的痕迹。自然,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彼得个人意志及其所推行的各项改造俄国的计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己巳之变”是明崇祯二年(已巳,1629年)八月后金(清)军绕开山海关对北京实施的第一次突然袭击,明清双方在京畿地区的激战历经七个月之久。这是明清兴替过程中意义极为重大的一次事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一 万历年间,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出现了一系列危机。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乘时而起,仅用三十余年时间便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5年建立后全国。1618年4月率师攻明,1619年击败明军十三万,取得萨尔浒大捷。1621年攻占沈阳、辽阳及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堡,接着便将都城迁至辽阳。次年兵渡辽河,破西平,占广宁,进而威胁明廷的安全。但…  相似文献   
5.
天花与清初史事评议谢景芳一种疫病与政治和制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在疫病防治手段落后的时代,在帝王专制政治的时代,并不是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不仅因为一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往往被解释为“天意”而加之以各种迷信色彩;更因为一旦疫病降在某个决策的帝王头上使之丧生,...  相似文献   
6.
1616年2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永陵)建立的后金政权,20余年后的1636年5月,被皇太极改为“大清”。在这过程中,后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地勾画出满族社会进步的轨迹和新旧势力的复杂斗争过程,并且展示了国家政体必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相适应,否则落后的国家政体便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终将被克服、被淘汰的必然规律。本文仅就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国家政体的形成和演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 后金建立前的满族,在周边汉族、朝鲜、蒙古的影响下,到万历初年,氏 族社会那种平等和睦气氛已成为过去,各部族内部发生了程度不…  相似文献   
7.
“三王”、续顺公所部“隶旗”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由于史料的含混有误等因素,当今的一些学者误认为明末清初先后降清并被封为恭顺王、怀顺王和续顺公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及沈志祥所部隶属于八旗汉军。实际上,孔、耿、尚三王和沈志祥本人及亲族虽已隶八旗汉军,但其所部并未隶属于八旗汉军,只是在编制、待遇等方面与八旗汉军相似。三王、续顺公以及后降的吴三桂所领旧部是既非八旗也非绿营的一种特殊的军事编制。这是清初统治者对降兵降将实施笼络和利用独特政策的结果。直到“三藩之乱”后,他们所隶旧部以及三王、续顺公的后代子孙才被归入八旗。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清初对汉族降兵政策、清初兵制以及“三藩之乱”成因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皇太极在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在十年间巩固了自己的权位,维持并稳定了满族社会的发展,同时迅速扩大了后金政权的控制范围。尽管他多次发起讨论和征询满汉臣僚对于明朝所应采取的攻守之策,他仍然只能尽量适应自己本民族发展的时代水平,不得不受原有习俗、惯例、趋势、欲望、意愿等的制约甚至对抗。在满汉官员的分歧中及时发现和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意见分歧,在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充分发挥彼此的优长加以权变和利用。皇太极称帝改号,是清朝争夺全国统治权的重大决策,但他却没有接受汉官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义原则,而是依然在放纵杀掠的利诱中维持着八旗军兵的攻取强势。明朝实如一棵内里腐朽又遭砍伐的大树,成为败亡之必然。  相似文献   
9.
努尔哈赤成长于女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性转折时期, 结束部众纷争、达成建政一统的历史趋势促成并强化了其王权专制思想。后金政权建立和女 真社会的发展进程表明了努尔哈赤驾驭潮流顺时随势的进步作用。而1622年进占更先进的辽 东地区后,努尔哈赤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军事民主制的政治体制,却是其政治 思想的大倒退。这是女真社会进步迅速而氏族社会平均、公平、民主、联合等传统仍有较强 影响在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八旗制下贵族势力均衡发展而国家公共权力相对不发达的结 果,更是努尔哈赤晚年知难而退,老英雄困于新问题艰于应付的经验主义的时代局限。而他 的权威与局限却给皇太极以及其后的清代政治造成巨大影响和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政权长期倡导的儒家“敬天保民”的治国路线终于与明朝专制君权的极端发展形成了对立。坚信儒家“内圣外王”治国路线的士大夫 ,面对专制暴政 ,仍将希望寄托于“致君尧舜”的努力。始则以经筵日讲 ,企图教育帝王修德勤政 ;再则苦口婆心谏奏劝喻 ,甚至联名抗章、集体请愿 ;三则以天变、灾变、惯例、祖制施加压力。然而这一切不仅难见成效 ,士大夫们往往因此而被贬官、放逐 ,甚至横遭杀身之祸。当忠诚与信念屡遭挫败后 ,明代士大夫逐渐走向了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和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