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首次公开发行:从理论到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以下简称IPO)是当代金融学研究,特别是公司金融(公司财务)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几十年来,在金融学的主要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章。关于IP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公司公开发行上市的原因。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只是公司融资可选择的方式之一。公司选择公开发行股票的原因可能很多,在IPO研究领域近来一个较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市场择时理论(market timing theory)。市场择时理论源自对热发行市场(hot issue market)现象的探讨。由于IPO存在着明显的扎堆(cluster)现象,人…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为,“经济学是中性的”这类貌似新潮的判断正危害经济和经济科学的正常发展,现代经济这盘落入苍蝇的美味佳肴呼唤我们对经济学的发展进行检讨和反思。1.重新理解传统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被称为传统经济体制。对传统体制的否定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否定传统体制时,只单纯地把传统体制理解为计划体制。实际上,传统体制远不是“计划”二字所能涵盖的。中国的传统体制,从其建立伊始,就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勃兴的道德风范之中。可以说,是先有资源配置的充足动力,才有了中央政府的计划管理。在“为人民服务”等一…  相似文献   
3.
银行分支机构、国有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发生了外生的巨大变化,提供了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天然试验。本文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增长代表的银行竞争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银行分支机构变化在1998年以前,在东部地区,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竞争程度,银行分支机构变量在1998年以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明显,在东部地区也更明显。本文是研究国有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4.
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 ,中国的经验与经典的金融深化理论有许多不吻合之处。从中国的经验看 ,尽管金融自由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总体上金融仍处于压制状态之中。中国的金融深化过程 ,主要表现为金融增长 ,如金融资产与金融机构的增大 ,而市场化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这种高金融增长主要是经济自由化的结果 ,并与财富再分配密切相关 ,但与银行的大量不良债权没有多少关系。文章还指出 ,中国金融深化的进程中确实存在储蓄效应与投资效应 ,但这与“渠道效应论”无关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几个贷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和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  相似文献   
6.
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货币政策的宏观决策,特别是货币供绪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