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知识分子专做"注六经"的工作,自己没有发明创造的权利.古来如此,于今尤烈.  相似文献   
2.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1):26-28
<正>如何看近代中美关系?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历史看,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  相似文献   
3.
<正>从清华毕业之初1947年,我高中毕业,报考了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清华落榜,先上了燕大。可我挺不甘心,在燕大读了一年,1948年又考转学,直接上了清华外文系二年级。毕业之后,原本我被分配到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按专业,  相似文献   
4.
1956年至1959年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廖承志一家是革命世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廖公本人也是传奇人物。几十年来,我在工作中与他接触较多,而且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还见过几次,所以有一些近距离的体验。他是我所接触到的老革命高官中色彩最丰富、最率真、最有  相似文献   
6.
正海伦·斯诺(1907—1997),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个妻子,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末离异。与斯诺结婚以前,她在当时上海已是崭露头角的女记者。关于她前期的事迹很多后来听说。我与她结识是1972年底。战后几乎过着隐居生活的海伦这时与她的老朋友,当时驻联合国大使黄华接上了关系,终于实现了重返中国之梦。我当时在对外友协工作,有幸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之交到本世纪之交的中美日关系——从中国人角度看资中筠70年代以前,中美日三国关系始终是不正常、不平等的。美国总要在中日之间做出选择,而中国无论是处于什么政权领导之下,始终是受害者。毛泽东的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从而也使中日关系发生...  相似文献   
8.
偶见上海《文汇报》载《经骂与不经骂》一文,谈 及两个被骂的例子:一是我国某部长秘书经常被粗 暴辱骂,承受力特别强;另一个是一名德国土官挨 了施罗德总理外交顾问酒后之骂,认为无理,立即 上告申诉部门,结果迫使这名顾问辞职。文章分析 中国人经骂和洋人不经骂,联系到维权意识、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知识分子专做“注六经”的工作,自己没有发明创造的权利。古来如此,于今尤烈。本人早已谢绝此类话题,但是这一次未能免俗,是因为的确在这个框架下有一些话要说,也可以说是“六经注我”。事实上,多年来,民间不少人,包括本人,已在不断呼吁需要改变那种不科学、不全面的发展观和衡量国力的指标。2000年8月《环球时报》刊载关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的讨论,我曾发表意见,强调谈综合国力绝不能只强调硬件,特别要重视软件,不能见物不见人。如果说当时这种看法尚属少数,进入21世纪以来,指出单纯追求GDP的弊病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应该说,新一届…  相似文献   
10.
西方历史上学而仕者只是少数,有大批超越于政治的独立知识分子,而中国历史上的士,唯一的出路是“仕”,只能把智慧贡献给政治和朝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