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我国的货币作用机制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形具有较大的差别 ,不论是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 ,还是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 ,对产出的影响均非中性 ,说明货币供给在推动我国经济的运行中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更进一步分析发现 ,货币供给 M1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对称性 ,而货币供给 M2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且这种非对称性与西方国家的情形刚好相反 ,正的货币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负的货币冲击虽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与正的货币冲击相比 ,其强度在统计意义上要弱很多 .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效用与最优货币供应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货币供给、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分析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 试图理清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信贷总量、M 0、M 1、M 2 等) 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物价与经济增长(或国民收入) 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第二, 根据货币变量与物价、经济增长变量的动态因果关系, 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分析计算我国货币供应量最优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