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长福 《小康生活》2000,(11):57-57
近年来,初尝庭园经济甜头的兴国老表,在山坡上建起了一个个绿色的“生态农庄”和温馨如意的家。他们把果园建在半山腰上,果园深处建猪圈,猪圈边上建沼气池,沼气池上建厕所,猪粪冲入沼气池,沼气供照明、做饭用,沼液浇果树、喂猪或喂鱼,收到良好的种养循环效果。为了便于管理,不少农户干脆把住房也建在果树丛中,  相似文献   
2.
共同养老:新婚夫妻领两证 江西农民赵军和女友李丽恋爱多年,因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男家要求女方嫁过来,女方要求男方“插门”,于是领结婚证前,当着两家长辈的面先订养老合同并进行公证。双方协议:赵军的父亲体弱多病,小两口结婚后先住赵家,当两家长辈有一人谢世后,便把另一人接来,两家合一家,共享天伦。  相似文献   
3.
大年初一,我携儿子前往大姐家“吃新年”。大姐住在大山窝里,离集镇20余公里,这是我第二次去她家。1974年,大年初三,母亲带10岁的我去大姐家“开斋”(按客家乡俗年初一、初二吃素)。母亲一路教我做客的各种规矩:“不能说晦气话,吃鸡肉只能夹佐料,  相似文献   
4.
1914年,曾宪招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一贫苦农民家中,她与无数穷人家孩子一样,在繁重的家务中逐渐长大。15岁的曾宪招同一群小姐妹参加了乡里的洗衣队,专门为红军伤病员洗衣服,慰问前线红军。“那几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曾宪招老人回忆说。那时,兴国县是赣南苏区的中心区域,样样工作干在前列,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区模范县”。1933年冬,19岁的曾宪招调任乡妇女委员部主任,白天她与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慰问红军家属,扩红支前,帮助军烈属生产,晚上则上夜校学文化,唱革命歌曲。1935年1月,曾宪招被清山的“铲共团”抓住,一阵酷刑后,敌人没…  相似文献   
5.
渴望关爱     
本刊第3期《生死情未了》一文报道了原苏区中央分局委员李才莲的遗孀,九旬老太太池育华深情守望七十年这一古典而凄美的爱情故事。红嫂池育华的真情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池育华的家庭状况如何?生活好么?请看本刊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6.
江国平高中毕业,回到贫瘠的故乡江西兴国县梅窖镇。家里田少人多,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种田?打工吃的是青春饭,人老了,终究要回家乡。几经思虑,江国平选择了在家搞养殖致富这条路。在父亲的帮助下。江国平购买雏鸭200羽。白天精心饲养,晚上细心看护。  相似文献   
7.
邱长福 《社区》2003,(19):55-5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电脑这一高科技的产品已经进入百姓家庭,随之而来的电脑维修业也日见红火。在电脑维修过程中,一些不法业主弄虚作假,采用“坑蒙改骗”等手法,在消费者身上玩出了一个又一个“猫腻”。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87岁的老红军钟发镇,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5岁参加红军长征,"爬"过泸定桥;在炮火中为李先念翻译了西安事变的电报;经历了惨烈的古浪战役后被国民党部队俘虏,做了4年苦力后,一路乞讨回乡;30多年后才恢复了红军身份……2006年4月,钟老向我们讲述了在长征前后他那艰辛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每年粮食入库的季节,在江西兴国县城城关粮管所院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总是那么细心地捡起洒落在地上的每一粒谷子,尽管有时一天只能捡几十克,但她总是那么认真、执着。每当年轻的工作人员问她,为何不辞辛苦捡那几粒谷子时,老人准会放下手中的扫帚,诉说当年在广东连平为九连山游击队筹粮、加工粮食十余年的艰辛往事……这位87岁的捡谷老人,名叫曾宪招。不久前,我专程前往兴国县城南门居委会铁炉巷33号采访了曾宪招老人。  相似文献   
10.
岳岁父今年76岁,不论夏冬,始终带着一顶红色的太阳帽;一颗孤独的门牙多年不掉,好似在炫耀自己的固执。岳父退休后学过养花、养鸽、养龟、钓鱼、舞蹈、书法,后来上街闲逛、打门球,便成了岳父的最爱。也正是岳父的这些爱好和他那颗永远不老的心,使我们全家充满了欢乐。因为快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