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会进步观念的建构郝永平一人类在追求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不断树立起关于进步的信念,历史地建构出社会进步的相应观念。如果说追求进步是基于人类活动的超越性与创造性的话,那么建构进步观念则是立足于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自觉性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总是依据一定的主...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的代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平 《中州学刊》2001,1(6):174-176
技术进步也会对人的根本利益带来负面影响,并使人付出某些潜在的或现实的代价。研究技术进步的代价问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技术进步观念,有利于以小代价换取技术的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历史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曾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对此究竟应当如何具体理解,特别是对认识论与历史观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他和马克思只是作过一些原则的说明和提示,而未能给予系统的阐发。在他们之后,特别是在近年来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虽然时有人注意到这一问题,但也未见有详细的论述;更多的人则是把它们视为各自独立的部分,并不大注重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这样,由于不少人对认识论与历史观之间的关系未能正确把握,就影响到对认识论和历史观乃至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解。因此,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的内在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很有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关系论纲郝永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无论如何也不能撇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思想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这表现在信仰与影响、超越与突破、决裂与清算三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环节上。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5.
危机问题的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平 《求是学刊》2003,30(5):28-3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在实现社会进步的现实活动中,人类也历史地建构着关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但在不同历史时代,进步观念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作为进步观念的第一个历史形态,理性主义进步观取得了很大的理论成就,但因思想基础的非科学性与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步陷入了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进步观,正是通过对理性主义进步观的批判性继承、原则性否定与创造性超越,而实现了进步观念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了对人类树立进步信念的精神追求的理论提升。这种理论提升的基本内容包括:从理性决定论到活动创造论,从抽象还原论到历史生成论,从财富累积论到人文关怀论,从至善目标论到辩证进步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准确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总结和借鉴了国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发展即实现现代化,作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一股强大历史潮流。但是,在发展究竟有无规律可循这一重大问题上,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西方的非决定论思潮公开否定发展规律,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发展理论则坚决承认与肯定发展规律,体现出了鲜明的辩证决定论立场。因此,在发展规律的问题上从否定走向肯定,划清非决定论与辩证决定论的原则界限,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危机作为社会历史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用以揭示社会进步进程中的一种矛盾性状态与否定性趋向,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中生成与变化的客体所产生的反主体性效应。危机是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果说危机是对进步的抑制,那么进步则是对危机的化解。危机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按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地方性危机、区域性危机和全球性危机,从人类活动领域看主要有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与人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今世界上一股强劲的时代潮流 ,现代化是一场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趋势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深刻变革。原发国家在实现了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着“后现代化”之路 ,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跃迁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则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理论上总结与概括现代化的演变规律 ,遵循人类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普遍性规范 ,对于中华民族抢抓历史机遇 ,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探讨现代化规律 ,应首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