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与遗漏项随机性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在理论上借贷双方应该是相等的。但是,在统计实践中,由于各数据来源单位的统计口径不同,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在时间上的不匹配,短期资本流动所造成的工作中的误差等各种原因,造成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经常是不相等的,为了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这种借贷差额,设置  相似文献   
2.
中小板ETF的价格发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倬  郭彦峰 《管理学报》2010,7(1):118-122
使用日内5分钟交易高频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等技术研究中小板ETF与其标的指数间的价格发现,进而探讨信息传递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小板ETF价格与中小板P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价格发现能力上,中小板P指数领先中小板ETF;中小板P指数受到新信息影响所产生的冲击大于中小板ETF价格所产生的冲击,中小板P指数对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能力强于中小板ETF价格,中小板P指数为信息传递的领先指标。我国ETF市场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股价和汇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协整检定、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定,使用2005年7月22日~2007年4月27日的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我国国内股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股票价格和汇率间存在着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到上证综合指数单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不存在由上证综合指数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的或者短期的因果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上证综合指数变化长期的和短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隐含波动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使用二次幂变差方法,首次就我国股市的隐含波动率指数及其方差溢价对股市收益和宏观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隐含波动率的增加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方差的连续部分和跳跃部分对未来的实现方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周收益,方差溢价和波动率指数对月度收益的预测能力更强;隐含波动率指数和方差溢价目前无法对我国宏观经济活动起到预测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探讨国内铜业铝业类股股价与国际铜铝价格间的互动关系和领先落后情况。实证结果显示,在消除大盘指数的影响后,国内股市铜业(铝业)指数和LME期铜(期铝)价格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领先落后因果关系,但LME期铜(期铝)价格对国内股市铜业(铝业)指数的影响大于铜业(铝业)指数对LME期铜(期铝)价格的影响。投资者依据国际铜铝价格作为投资铜业铝业类股票的决策是有依据的。  相似文献   
6.
指数期货与其标的指数现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可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来实证检定我国首只金融期货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的隔夜效应、日内效应、周内效应及月内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日内及周内效应均显著存在于沪深300指数,该指数每日日内收益率的分布呈现"W"字的型态,且一周中周一的收益率显著为正;而沪深300指数不存在隔夜及月内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交叉上市的香港H股与内地A股市场H股板块间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问题。以收益率和波动性作为信息流动的代理变量,采集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H股指数和H股板块指数的日收盘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动态条件相关二元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测。结果发现:收益信息由H股市场向H股板块市场单向传递,波动信息主要由H股板块市场向H股市场传递,信息传递呈现不对称性,并分别符合"国际中心"和"国内偏好"假说;H股市场与H股板块市场间的条件相关性是动态变化的,在内地A股市场引进合格的香港机构投资者后相关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验,使用2005年6月20日至2008年1月11日的新增A股开户数和沪深300指数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增开户数和股票价格及成交金额间的长短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增A股开户投资者在开户后10个左右的交易日开始介入市场;新增A股开户数与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是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的长期原因,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是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的短期原因;A股市场仍具备资金推动型投机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蒲江  郭彦峰 《管理科学》2017,30(4):151-160
 2015年股市危机期间中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尽失,甚至一度出现“千股跌停”这一罕见情形,监管层随后对股指期货和股市现券卖空进行最为严厉的限制,这一系列举措给实证研究带来一个很好的拟自然实验场景,用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期现基差问题。        选取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5分钟高频数据和日度低频数据为样本,以经典的金融学套利交易理论为基础,对2015年股灾监管前后划分样本区间,使用VAR模型和OLS回归对市场的流动性和期现基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期现基差是导致套利交易的原因,进而造成订单不平衡,从而减弱了流动性。期现的正向基差比负向基差对流动性的影响大,且这种非对称效应在极端行情下差别更大;当期现基差为正时,套利者可以很容易的卖空股指期货并做多现货,这种订单的不平衡引起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但是一旦出现负向期现基差,很难卖空股票现货同时做多股指期货,导致流动性下降;高频和低频数据的结论都证明正向期现基差会引发套利,从而使流动性增加。在股指期货和融券交易被限制后,套利交易难以有效进行,期现基差为负,无法通过套利交易增加流动性,这可能是造成2015年股市危机期间流动性尽失的一个原因。        研究结论不仅对2015年中国股市危机期间流动性缺失提供了一种解释,同时也对监管机构如何应对股票市场危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净误差与遗漏”的设置原理与“我国‘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或贷方说明存在资本非正常流出或是流入”这一判断之间的矛盾交点,首先,把判断两种认识孰是孰非的定性问题转化为“净误差与遗漏”序列的变化是否符合随机性的统计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检验:然后,根据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管理政策与结售汇政策,对热钱流入是否会影响“净误差与遗漏”进行理论说明;最后,根据统计检验结果和理论结论,得出“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与遗漏’主要受统计实践中非系统性因素影响,符合该项目的设置原理,以其作为判断存在资本非正常流出或是流入的依据是不恰当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