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出版现代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说明中国是较早和较有实力实现出版现代化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纸和印刷术输出后,出版技术一直徘徊不前。清末民初出版技术的返销现象,揭示出阻碍中国出版现代化的原因,一是中国封建传统下的政策导向影响;二是以农立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中国小农经济形态使然;三是我国编辑职业化滞后,缺乏内动力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对编辑工作中几个传统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为人作嫁”不仅是一个编辑应尽的职责,而且是编辑应有的基本素质;“文责自负”不仅指作者要对发表的文章负责,主编和责任编辑也应负责;“剪刀加浆糊”不是简单的剪剪贴贴,而是一种十分复杂辛苦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是最严格、最系统,且备受社会重视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形式和内容不但延续几千年,而且其内函和实质对近代中国乃至当今社会,都有深刻影响。如果说,妇女翻身,需要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话。其文化翻身,特别是取得自身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从旧式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才是从根本上找到了出路。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的女子家庭教育作若干分析,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实教育状况的分析,认为初中教育分流条件尚不成熟。如果人为地强行分流,不但会使初中教育成为“个人奋斗的竞技场”,影响“义务教育法”的推行,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且将不利于“育才”教育,势必造成国家人才“底盘”不足。为着21世纪整体高素质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现阶段无需人为实行初中教育分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强势高校文科学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学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越来越明显。新的历史时期强势中国高校学报,一应大力树立新的意识观,不断增强竞争意识;二应突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不断优化文章选题;三应走社会化发展之路,不断扩大学报影响。  相似文献   
7.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8.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下简称为“中体西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敏感的历史与现实的理论问题。一提及这个问题,人们自然首先注意到张之洞及其《劝学篇》。那么,“中体西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张之洞附和并强调这一观点的原因及其目的何在?怎样理解和评价这一问题?考察我们这个民族近百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复论争,总结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种种教训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9.
私塾,亦称教馆、座馆、家塾、或义学、义塾。是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为“私学”的一种,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国建国之前这段时期,这些义塾又发展为“村塾”(蒙馆、蒙学)、“祠学”(族学),还有“专业书塾”。本文所论,主要是指具有初等教育性质的“村塾”以及“祠塾”、“家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